彼樛者木,轮囷其质。
既干既跋,匪枉伊直。
时乎倒植,自卑自抑。
胶轕蟠屈,形诡貌谲,于时好乎弗适。
彼樛者木,拥肿其资。
既节既枝,匪正伊攲。
时乎倒垂,自抑自卑。
勃窣离奇,根恬蒂怡,于性元兮弗迷。
弗适时好,暴客不到。
暴客不到,轶出乎危道。
弗迷性元,灵主长存。
灵主长存,驯入乎妙门。
危道我出,妙门我入。
有谓我为兮不才之物。
不谓我得兮不才之物。

【注释】

续南有樛木,彼樛者木,轮囷其质。

(《诗经·周南·樛𫛩》“樛”:弯曲。)

既干既跋,匪枉伊直。

(干:通“刊”,砍削;跋:通“拔”,除去)

时乎倒植,自卑自抑。

(倒植:倒着栽种。)

胶轕蟠屈,形诡貌谲。

(胶轕:缠绕纠缠。蟠屈:盘曲曲折。)

于时好乎弗适。

(时:指时节。弗适:不适意,不合适。)

彼樛者木,拥肿其资。

(拥肿:形容树木高大、粗壮的样子。资:同“材”,材料或资质。)

既节既枝,匪正伊欹。

(节:枝条分叉的地方。枝:树枝。欹:倾斜。)

时乎倒垂,自抑自卑。

(倒垂:即上文的“倒植”,这里指树根朝下。)

勃窣离奇,根恬蒂怡。

(勃窣、离奇、根恬、蒂怡:都是形容树木生长的姿态。)

于性元兮弗迷。

(性元:树木的本性。迷:迷失。)

弗适时好,暴客不到。

(时:指适宜种植的时间。)

暴客(指伐木的人)不到,轶出乎危道。

(轶:通“逸”,超越。危道:险恶的道路。)

弗迷性元,灵主长存。

(灵主:神灵的主人,这里指树木。)

灵主长存,驯入乎妙门。

(驯:驯服,这里指让树木顺从地进入美妙的门径。)

危道我出,妙门我入。

(危道:险恶的道路。妙门:美妙的门径。)

有谓我为兮不才之物。

(谓:称,说。)

不谓我得兮不才之物。

(不谓:不说,认为我不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一株树木的形象,通过对它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顺应自然、安守本分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

首句“续南有樛木”,起兴。这棵樛木在南方,是一株长得非常奇特的树。次句“彼樛者木”点明所咏对象,即那株樛木。“轮囷其质”,是它的特点。“轮囷”一词形容树木的外形弯曲,而“其质”则表明它的质地坚实。接下来三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刻画了这株樛木的特征。“既干既跋,匪枉伊直”,意思是树干已经干透了,枝条已经拔掉了,但树仍然正直无偏斜。“时乎倒植”,“自卑自抑”,则是说在适宜的时机里,这棵树会倒着种植,并且会自己抑制住自己的生长,保持低调。“胶轕蟠屈,形诡貌谲”,这是对它形态的进一步描写,它缠绕纠缠在一起,形态各异,外貌诡异。“于时好乎弗适”,这是说在这个时候,它似乎并不适应这种状态。接着四句,诗人又从它的内部结构来描述了这株樛木的特性。“彼樛者木,拥肿其资”,它长得十分高大、粗壮,具有很好的支撑作用。“既节既枝”,枝条分叉的地方清晰可见,“匪正伊欹”。这里的“正”与“欹”都表示方向,“正”是直立,“欹”是倾斜,所以这株樛木虽然枝叶繁茂,却依然保持着一种端正的姿态。

接下来的六句,诗人再次从它的外部形态来描绘这株樛木。“时乎倒垂”,“自卑自抑”在这里被重复使用,强调了它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勃窣离奇”,“根恬蒂怡”,“于性元兮弗迷”,这三句分别从树的生长姿态、根部的分布、以及树的本性等方面进行了描绘,展现了它与众不同的生长特性。最后两句,诗人总结了全篇:“弗适时好,暴客不到,暴客不到,轶出乎危道;弗迷性元,灵主长存;灵主长存,驯入乎妙门”,这两句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于顺应自然、保持本性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观。整首诗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一株樛木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意。同时,诗人通过这株樛木的形象,也表达了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顺应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诗歌的描绘中,也体现在诗人的生活实践中,成为了他的一种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