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烟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凝香斋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烟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注释:
- 每觉西斋景最幽:每时每刻都感觉西斋的景象最为宁静、幽雅。
- 不知官是古诸侯:不知道这个官职相当于古代的诸侯。
- 一尊风月身无事:一樽美酒,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没有事情需要处理。
- 千里耕桑岁有秋:在千里之外耕种桑树,每年秋天都有收获。
- 云水醒心鸣好鸟:云水的声音唤醒了心灵,鸟儿的鸣叫声悦耳动听。
- 玉沙清耳漱寒流:玉石制成的沙粒清凉入耳,如同漱漱口水一般。
- 沉烟细细临黄卷:烟雾袅袅升起,细细地落在手中的黄色纸张上。
- 疑在香炉最上头:似乎置身于香炉的最顶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书房中悠然自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每觉西斋景最幽”点明了西斋(可能是指书房)的风景最为宁静,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三句“一尊风月身无事”进一步描绘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可以尽情享受风月之美,没有世俗的纷扰。而“千里耕桑岁有秋”则透露出诗人对农业劳动的重视,以及对丰收的喜悦。最后两句通过“云水”、“玉沙”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超脱,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全诗以书房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