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旷亭边雁欲回,南湖分浪入城来。
空山过腊犹藏雪,野岸先春已放梅。
三径未归聊自适,一尊寻胜每同开。
如今试想长松下,玉麈高谈岂易陪?

【注释】

清旷亭边雁欲回,南湖分浪入城来。空山过腊犹藏雪,野岸先春已放梅。三径未归聊自适,一尊寻胜每同开。如今试想长松下,玉麈高谈岂易陪?

清旷亭:位于苏州城西南隅,相传晋王导、谢安、孙绰等在此建别墅,因而得名。亭临池而建,四周环山,风景清幽。

空山:指亭周围的山峦,山上有寺庙,故称“空山”。

过腊:过了旧年。

藏雪:积雪尚未消融。

三径:这里指顾子敦隐居的园林。

一尊:指酒杯。

长松:高大的松树。

玉麈:指手杖,古代文士用玉作的手杖。

高谈:高声谈论。

【赏析】
这首诗是顾子敦给好友李公麟的信。信中描绘了苏州清旷亭周围的美景,同时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首联“清旷亭边雁欲回,南湖分浪入城来”描绘了清旷亭周围的景色。这里的“清旷亭”指的是苏州城西的一个古亭,据说晋王导、谢安、孙绰等在此建别墅,因此得名。诗人以“清旷”二字形容其周围环境的清新、开阔,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接着,他描绘了远处的南湖,湖水在冬日里分出波浪,仿佛要流向城里,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分浪入城”既描绘了南湖的壮阔,又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颔联“空山过腊犹藏雪,野岸先春已放梅”则进一步描绘了苏州周边的自然景致。诗人用“空山”、“过腊”、“藏雪”等词语,描绘了山间积雪的景象,以及雪后山林的宁静之美。而“野岸先春已放梅”则描绘了春天来临,梅花首先盛开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这两联不仅描绘了苏州的山水美景,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

颈联“三径未归聊自适,一尊寻胜每同开”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这里的“三径”指的是顾子敦所居之处的园林,诗人用“未归”一词,表达了自己暂时未能归家的状态,但却感到自在愉悦。而“一尊寻胜每同开”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美酒、共同欣赏美景的情景,展现了友情的美好和生活的惬意。

尾联“如今试想长松下,玉麈高谈岂易陪”则是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感慨。这里的“长松”指的是苏州城外的一座大树林,诗人以玉麈比喻文房四宝中的笔,表示自己在闲暇之余,喜欢在这里读书写字,享受宁静的时光。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诗人感慨到:“玉麈高谈岂易陪”,意味着自己虽身处高雅之地,却难遇知音,只能独自品味这份寂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绘苏州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