紞鼓留公岂是催,湖山得意且徘徊。
更应准拟须乘兴,范蠡扁舟去却来。

和赵宫保别杭州

紞鼓留公岂是催,湖山得意且徘徊。

更应准拟须乘兴,范蠡扁舟去却来。

注释与赏析:

1. 紞鼓留公岂是催

  • 紞鼓:古代的一种乐器,常在早晨或夜晚使用。此处用以象征早晨的钟声,象征着新的开始或命令的发布。
  • 留公:留在这里的意思。这里可能是指地方长官或官员留下,暗示其被挽留。
  • 岂是催:不是催促的意味,而是一种留滞、留恋的感觉。
  • 湖山得意且徘徊:湖山(山水)意指自然的美景。得意表示心情愉快,徘徊则表达了一种犹豫不决,既留恋又不舍的情绪。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场景有着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对即将离开的地方充满了喜爱,另一方面,他也可能因为离别感到遗憾。

2. 更应准拟须乘兴

  • 更应:应该。
  • 准拟:准备,计划。
  • 须乘兴:必须趁兴致。乘兴意味着利用当下的高兴心情,去做某事。
  • 此句表达出诗人对于未来的行动充满期待,相信带着愉悦的心情,一切将能顺利进行。

3. 范蠡扁舟去却来

  • 范蠡: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著名的智者。
  • 扁舟:小船,泛指船只。
  • 去却来:去和来,表示反复无常。此句借用范蠡多次周游各国的故事,寓意人生如行舟,经历起落不定。同时,“去”也隐含着一种离去或结束的意味,而“来”则代表未来还有可能的回归或再次出发。

4.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官员与友人告别的场景。从“紞鼓留公岂是催”到“范蠡扁舟去却来”,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这种处理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译文:

曾巩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一位官员在清晨钟声中被留下的情景,表达了对即将离开的地方深深的留恋和复杂的情绪。他希望带着愉悦的心情去面对未来,同时也引用了范蠡周游列国的故事,寓意人生的起伏和无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