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不废看青山,门前便踏南涧路。绕墙顿失车马喧,岸帻日得沧洲趣。
尝嗟秋蓬转,未有茅屋据。对此耳目新,始觉精爽聚。
沧溟未可泛舟入,雁荡谁能胝足去。医闾在夷蛮,罗浮苦烟雾。
子真自爱谷口家,孔丘老亦洙泗住。吾能放意游八极,此兴久与前贤附。
悄然怪我思虑深,已欲摧倒闻猿树。眼前了了破青阪,屈椽小栋随时具。
野柔川深春事来,笋鞋瞑戛青云步。秫田试犊耕早风,茗圃分篮摘宵露。
竹林扫月散絺葛,雪艇搜溪出鲂鱮。帽尘便可临水濯,里斗何妨闭门拒。
介推母厌俗,久思颠崖住不顾。梁鸿妻亦高,能快穿衣与藜茹。
成家倘已嫁诸妹,有立不忧吾弟孺。攘攘天地间,万类殊好恶。
欢合无一非,睽穷有百牾。吾独安能逐毛发,饮泉食力从所慕。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南源庄》。以下是对其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南源庄
床上不废看青山,门前便踏南涧路。绕墙顿失车马喧,岸帻日得沧洲趣。
译文:
在南源庄的卧室里我仍然不放弃欣赏青翠的青山,出门就是南涧小路。环绕着的房屋突然显得寂静无声,我每天能体验到那种接近自然的乐趣。
注释:
- 南源庄:一个位于中国浙江省的古代庄园名。
- 床上不废看青山:即使躺在床上也要欣赏窗外或房内的青山美景。
- 门前便踏南涧路:走到门口就能看到通向南涧小道的道路。
- 绕墙顿失车马喧:环绕的墙壁让车辆和人声都变得静悄悄的。
- 岸帻日得沧洲趣:形容每天在大自然中生活的感觉就像在沧洲(即太湖)一样有趣。
赏析:
此诗反映了作者与自然的亲近,以及他在南源庄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南源庄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他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怀抱的愿望和心境。这种向往宁静、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尝嗟秋蓬转,未有茅屋据。对此耳目新,始觉精爽聚。
译文:
常常感叹秋天的飞蓬随风飘荡,没有自己的房子安身立命。现在眼前有了新的耳目享受,才感觉精神清爽聚集。
注释:
- 尝嗟秋蓬转:常常感叹像秋日里的飞蓬那样四处飘荡。
- 未有茅屋据:没有得到自己的房子来安定下来。
- 对此耳目新:通过眼前的新景象和新体验使耳目焕然一新。
- 始觉精爽聚:感到精神振奋,身体轻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诗人通过对比自己曾经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现在在南源庄得到安定的现状,表达了一种从漂泊到归宿的心理变化。同时,诗人也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方式的向往。
沧溟未可泛舟入,雁荡谁能胝足去。
译文:
沧瀛大海无法乘船进入,雁荡山谁又能赤脚徒步攀登?
注释:
- 沧溟:指大海。
- 泛舟入:乘船进入。
- 雁荡山:位于浙江乐清,以奇峰怪石著称的名胜区。
- 胝足去:赤脚徒步攀登。
赏析: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冒险和探险活动的谨慎态度。他认为,即使是壮美的自然景观也需要谨慎对待,不可轻易涉足。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生命安全的珍视。
子真自爱谷口家,孔丘老亦洙泗住。
译文:
子真喜欢住在谷口的家,孔丘也住在洙、泗一带。
注释:
- 子真:可能是指庄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以其超脱世俗的思想闻名。
- 谷口家:指庄子的故居,具体位置不详。
- 孔丘:指的是孔子,中国的圣人之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 洙泗:指孔子曾居住的地方,即今天的曲阜市附近,为古代儒学发源地。
赏析:
此诗表达了对古代先哲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们思想的影响。通过提及庄子和孔子,诗人强调了自己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根基,以及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重。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