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拥使君节,驾言自东还。
又闻白丞相,怀绂出九关。
遂纵大船去,欲追讵能攀。
已喜所寄径,幽寻足溪山。
仍夸越西部,迥在云林间。
屋瓦遍高下,青苍更回环。
穿路竹袅袅,鸣沙水潺潺。
曾有樽酒适,每需庭讼闲。
况席鼓琴旧,政行故非艰。
岁暮当趋召,驰归复玉班。

【注释】方拥使君节,驾言自东还。又闻白丞相,怀绂出九关(使君:指地方的长官,这里指章),遂纵大船去,欲追讵能攀。已喜所寄径,幽寻足溪山(寄径:寄居的地方)。仍夸越西部,迥在云林间(越州:今浙江绍兴,西部:指越州西部的云林山)。屋瓦遍高下,青苍更回环(屋瓦:指越州西部的云林寺)。穿路竹袅袅,鸣沙水潺潺。(穿路:指穿山路,竹袅袅,沙潺潺):曾与友人饮酒作乐,每需庭讼闲(庭讼:指审理案件)。况席鼓琴旧,政行故非艰(政行:政治清明):年暮当趋召,驰归复玉班(趋召:指被召回来,玉班:指玉带)。

【赏析】此诗为送别章婺州之作。婺州,今浙江金华。章从杭州来到越州,诗人写了一首《送章婺州》,以抒写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全诗四联,首联点明送友之意,颔联叙友情之深,颈联叹友情之重,尾联表友情之长。

首联点明送别之意。“方拥使君节”,说明章公是朝廷命官,“驾言自东还”,表明自己要随他一同西归(唐时,地方长官称节度使、刺史,称为“使君”)。

颔联写章公离开越州后,自己思念之情。“又闻白丞相”两句是说,章公离任,我听说白丞相已经把印章交给了主官了。“怀绂出九关”,是说自己带着官印离开了越州。“怀绂”是“怀印”的简称,“出九关”是离开越州的意思。这两句是虚笔,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和章公分别了,但是想到我们都是朝廷命官,应该互相帮助,所以章公一走,我就知道他会把印交给主官,然后就准备跟着他一起回去的。“遂纵大船去”,“遂”字承上启下,是实笔,意思是说,章公一走了,我也就要跟着他一起去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和章公虽然分别了,但是想到我们是朝廷命官,就应当互相帮助,所以章公一走,我就知道他会把印交给主官,然后就准备跟着他一起回去了。

颈联写章公一走,自己就想追随他而去。“已喜所寄径”两句是说,章公离开后,我很高兴他走的那条小路。“幽寻”就是隐居,“所寄径”就是他所走过的小路;“幽寻足溪山”意思是说,我所走的那条小路是通往溪山的。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很高兴章公走的那条小路,因为他走的那条小路通向的是清幽的溪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所走的那条小路是通往溪山的,因为我和章公都喜爱清幽的溪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所走的那条小路是通往溪山的,因为我和章公都喜爱清幽的溪山。

尾联写章公一走,自己想追随他而去。“仍夸越西部”,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章公离开后,我就称赞他到越州西边云林寺去了。“迥在云林间”意思是说,他在越州西边云林寺中住下了。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他在越州西边云林寺中住下了。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他在越州西边云林寺中住了下来。

末联写自己在章公离开以后,想追随他而去。“政行故非艰”,意思说,因为政治清明,所以我跟着章公去并不困难。“岁暮当趋召”,意思是说,到了年终,章公一定会被召回来。“驰归复玉班”,意思是说,我跟随章公去并不困难。“驰归”就是飞马回来的意思;“复玉班”就是恢复了原来的身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年终,章公一定会被召回来,我就会乘着飞马回到原来的官位上去。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整首诗语言简练、平易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流畅易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