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人舍我亡,稚子未堪役。
家居拙经营,生理见侵迫。
海盐从私求,厨面自官得。
拣豆连数晨,汲泉候将夕。
调挠遵古书,煎熬需日力。
庶以具藜羹,故将供脍食。
岂有寄径忧,提瓶无所适。
但惭著书非,覆瓿固其职。
【注释】
1.合酱作:做酱的作坊。
2.孺人舍我亡,稚子未堪役:妻子儿女都舍弃我而去,小儿女也不够当差。孺人:妻子。舍我亡:指弃我而去。稚子:小孩。堪:能够。役:服劳役。
3.家居拙经营,生理见侵迫:家中生活艰难,生计被逼迫。拙:笨拙。经营:操持家业。生理:生计。见侵迫:受逼迫。
4.海盐从私求:自己私自去海边买盐。海盐:指海盐之利。
5.厨面自官得:自家种的菜和肉卖到官府里。厨面:指厨中菜肴。官得:卖给官府。
6.拣豆连数晨:拣豆连续好几天。拣:挑拣。
7.汲泉候将夕:等到傍晚时才去打水。汲泉:汲水。
8.调挠遵古书:按照古代书籍上的规矩来熬煮。调挠:按规则。
9.煎熬需日力:煎煮需要耗费一天的力量。煎熬:烹煮。
10.庶以具藜羹:或许可以做出点粗劣的饭食。藜羹:用大麻叶等煮成的粥。
11.故将供脍食:所以准备些鱼脍之类的食物。脍:细切的肉或鱼肉片。
12.岂有寄径忧,提瓶无所适:哪有因路途遥远而担忧的事,提着瓶子无处可去。寄径:路途遥远。径:道路。
13.但惭著书非,覆瓿固其职:只感到惭愧,因为写作是本职工作,不值得羞愧。但:只是,仅仅。惭:惭愧。著书非:写作非分之事。覆瓿:放在器物底下压着,比喻没有用处。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任上所作的七绝组诗之一。前四句写自己处境艰难,家人远去,生计无着;后六句写自己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全诗通过描写一个穷苦人的处境与无奈,表现了封建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辛酸生活和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抒发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失望。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上写的一组七绝诗。这组诗共七首,每首都写尽穷愁之苦、仕途之艰,并表现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第一首写自己的贫困状况;第二首写自己的家庭困境;第三首写自己的劳动成果无人问津;第四首写自己辛苦劳作却得不到应有回报;第五首写自己身负微禄却无法摆脱困境;第六首写自己身处逆境仍坚守本职;最后一首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但心无怨言的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自己处境艰难,家人远去,生计无着。”孺人”即妻子,”稚子”即小儿女,这里指诗人自己和家人。由于家境贫寒,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因此妻子儿女都舍弃了诗人而去,连小儿女也不够当差,只能任由他们离去。接着,诗人写到自己在家乡生活艰难,生计被逼得走投无路。”拙经营”三句写自己家境窘迫,难以维持生计。”拙经营”意为笨拙的经营,指诗人自己无力操持家业;”生理”意为生计、生活来源;”见侵迫”意为受到逼迫。诗人在这里感叹自己家境艰难,生计受到压迫,生活非常困难。然后,诗人又进一步描写了自己在家务农的情况。”海盐”二句写自己到海边去卖盐。”海盐”指海盐之利;”官得”则说明是自己卖给官府的,也就是说自己辛辛苦苦地从市场上买来的盐,却不得不卖给官府。”厨面”二句写自己在家种菜、卖肉。”厨面”意谓厨中菜肴;”官得”则表明自己卖的菜是送到官府里去的。这两处劳作都是自己主动干的,但却一点回报也没有。”拣豆”二句写自己到井边打水。”拣豆”意谓挑拣豆子;”连数晨”则说明自己连续几天都在打水;”汲泉”则是指自己去井边打水。这些描述都显示了诗人在家务农的辛苦劳作。最后两句写自己熬煮时按照古代书籍上规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但是仍然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调挠”即按规矩熬煮;”煎熬”则是烹煮的意思;”需”则表示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回报的无奈和悲哀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却把一个穷苦人的辛酸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它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痛苦与无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