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入松下,两峰横马前。
攀缘绿罗磴,飞步苍崖巅。
昔人此嘉遁,手弄朱丝弦。
想当林间月,独写山中泉。
此乐非外得,肯受世网牵。
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偏怜最幽处,流水鸣溅溅。

【注释】

一径:一条小路。松:指松树。松下:指山间松林下的小道,也代指山中。两峰:指山峰。横马前:指山峰耸立如马的两翼。罗(luó):缠绕。磴(dèng):石阶。苍崖巅:指山崖上青翠欲滴的地方。朱丝弦:指琴或瑟,古时用红丝弦。嘉遁:美善退隐。手弄:即“手弄玉”,相传晋人王献之爱妾名玉,善弹琴。此指弹琴。想当:犹言“应当”。林间月:指山涧中的月亮。独写:独立而写,指独自欣赏。山中泉:指山涧中的泉水。此乐:这种快乐。外得:从外界得到的。受:遭受。世网:指尘世的羁绊。我亦本萧散:我自己本来性格疏放。偏:特别。怜:喜爱。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山林的诗作。全诗以咏叹的口吻,赞美了隐者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高洁品质;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归隐田园的志趣和向往。

第一句,“一径入松”写诗人来到松林下的小径。第二句,“两峰横马前”,是说在小径两旁,有两座山峰矗立着,像两匹骏马一样威武雄壮。第三句,“攀缘绿萝磴,飞步苍崖巅”,写诗人沿着山路攀登而上,来到了山崖的最高处,放眼四顾,只见青翠欲滴的山峰耸立在眼前。

第四句,“昔人此嘉遁,手弄朱丝弦”,写诗人想到过去那些隐逸于山林的人,他们手持琴瑟,抚弄着优美的琴声,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里,不禁为他们的才华所倾倒。这里的“昔人”,指的是古代那些隐居山林的贤达之士,他们往往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艺。

第五句,“想当林间月,独写山中泉”,是作者想象中的隐居生活,他想象自己如同林间的明月一般清高脱俗,独自欣赏着山涧中的泉水。这里的“独写”,可以理解为独自欣赏,也可以理解为独自创作音乐或诗歌。

第六句,“此乐非外得,肯受世网牵”,是说这种快乐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赐予,而是自己内心的修为和境界所致。这里强调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和品德对于追求真正快乐的重要性。

第七句,“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是说诗人自己也本来就喜欢这样的生活,现在更是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满足。这里的“萧散”,可以理解为洒脱不羁、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此乐”,则是指这种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乐趣。

第八句,“偏怜最幽处,流水鸣溅溅”,是说诗人特别喜欢那片最为幽静的地方,那里的水流潺潺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宁静而又动人的故事。这里的“偏怜”,可以理解为特别偏爱,也可以理解为特别喜欢的意思;而“流水”,则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物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山林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那种远离尘嚣、与自然融合的生活方式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人内心的修养和品德对于追求真正快乐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