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卧穷巷,作诗叹秋雨。
坐令马群空,真欲洗万古。
乃知笔有神,宁复惭思阻。
此翁已仙去,上界足官府。
下视五浊世,正自一尘聚。
后学如秋蝉,聒耳了无取。
月卿折槛后,传家有仪矩。
织成锦绣段,宫商寄鸣杼。
追还正始音,雅颂继皇武。
即今风骚将,仅可一二数。
岂伊尘滓人,得此百世士。
心源忽湛然,对面识诸祖。
何待登妙高,历险叹踽踽。
便可咤善才,室中闻密语。
次韵朱知裁少卿见贻二首
少陵卧穷巷,作诗叹秋雨。
坐令马群空,真欲洗万古。
乃知笔有神,宁复惭思阻。
此翁已仙去,上界足官府。
下视五浊世,正自一尘聚。
后学如秋蝉,聒耳了无取。
月卿折槛后,传家有仪矩。
织成锦绣段,宫商寄鸣杼。
追还正始音,雅颂继皇武。
即今风骚将,仅可一二数。
岂伊尘滓人,得此百世士。
心源忽湛然,对面识诸祖。
何待登妙高,历险叹踽踽。
便可咤善才,室中闻密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受到友人的赠送后所作的答赠之作。全诗共四首,都是作者对朋友赠送给他的诗歌的回应和赞美。诗人通过对朋友诗歌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第一首:“少陵卧穷巷,作诗叹秋雨。坐令马群空,真欲洗万古。”这是对朋友诗歌的赞美和回应。少陵是杜甫的字,他生活在唐朝末年,被贬到四川的穷乡僻壤。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而朋友送来的诗歌,更是让他感叹不已。他的诗歌,如同秋雨般洗涤着世间的一切,让所有的事物都变得焕然一新。
第二首:“乃知笔有神,宁复惭思阻。此翁已仙去,上界足官府。”这是对作者自己的赞美和回应。他认为,只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美妙的诗歌。而他自己也有这样的才华,因此并不感到惭愧。而且,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可以去上界享受官府的待遇了。
第三首:“下视五浊世,正自一尘聚。后学如秋蝉,聒耳了无取。”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反思。他认为,现在的人们都被名利所迷惑,追求虚荣和享乐,却忽略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些只是尘土和尘埃,不值得人们去追求和珍惜。而那些像秋蝉一样的人,只会聒噪和扰民,却没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第四首:“月卿折槛后,传家有仪矩。织成锦绣段,宫商寄鸣杼。”这是对友人诗歌中的艺术手法的赞美。他认为,月亮在晚上的时候会弯曲成各种形状,就像人的心境也会发生变化一样。而朋友的诗歌,就像织成的锦缎一样美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他的诗歌中的宫商声音,就像是在织布机上的声音一样动听,让人听了之后就会陶醉其中。
第五首:“追还正始音,雅颂继皇武。即今风骚将,仅可一二数。”这是对诗歌的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他认为,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而朋友的诗歌,正是继承了正始音的传统,发扬光大了诗经的雅颂之风。而现在的诗歌,虽然还有很多流派和方法,但也只能算是一二数而已,无法与正始音相比拟了。
第六首:“岂伊尘滓人,得此百世士。”这是对诗人自己的评价和感慨。他认为,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但却有着一颗纯洁的心和高尚的品德。他能够超越世俗的诱惑和困扰,追求真理和智慧。而这样的品质,正是百世之士所应该具备的。
第七首:“心源忽湛然,对面识诸祖。”这是对诗人内心的感悟和启示。他认为,人的心灵就像一片海洋一样深邃广阔,可以容纳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当他面对一切时,他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祖先们和他们的智慧。这是多么神奇和美妙的事情啊!
第八首:“何待登妙高,历险叹踽踽。”这是对诗人的人生态度和理想的描绘。他认为,人生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他并不需要去登临高峰,去体验这些危险和艰难。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不再被世俗所束缚了。
第九首:“便可咤善才,室中闻密语。”这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他认为,只要有智慧和勇气,就能够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而当他创造出了伟大作品后,他就能听到来自天界的密语,获得无尽的灵感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