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军樵门日再晡,空弮犹自把戈鈇。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若鸿毛竟败呼。
柱下杲卿曾断骨,裤中杵臼得遗孤。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怕山西士大夫。
诗句原文:
款军樵门日再晡,空弮犹自把戈鈇。
身垂虎口方安坐,命若鸿毛竟败呼。
柱下杲卿曾断骨,裤中杵臼得遗孤。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怕山西士大夫。
翻译建议:
- 款军樵门日再晡:形容军队驻扎在樵门的傍晚时分。
- 空弮犹自把戈鈇:即使手中的武器被夺走,依然紧握兵器。
- 身垂虎口方安坐:虽然身处危险之中,却能平静地坐着。
- 命若鸿毛竟败呼:生命如同微不足道的鸿毛一样,最终失败。
- 柱下杲卿曾断骨:传说中的柱下史官杲卿曾被砍断骨头。
- 裤中杵臼得遗孤:从臼中取出捣衣的杵和臼,发现了一个遗孤。
-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怕山西士大夫:可惜只有三寸长的身躯,仍然拥有英雄气概,不惧怕山西的士大夫。
注释讲解:
- “款军”指的是军队的到来,“樵门”是指靠近山林的地方,可能意味着军队在此扎营。
- “日再晡”中的“晡”,指日落之时,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 “空弮犹自把戈鈇”中的“弮”,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表示尽管没有武器,但依旧紧握着武器。
- “身垂虎口方安坐”比喻虽身处险境,却能保持镇定。
- “命若鸿毛竟败呼”中的“鸿毛”,比喻极轻的东西,这里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最终会失败。
- “柱下杲卿曾断骨”中的“柱下”,可能是对历史人物的引用或典故的来源,而“杲卿”可能是某个历史人物的别称或名字。
- “裤中杵臼得遗孤”中的“遗孤”,指的是孤儿,可能意味着在艰苦条件下找到了孤儿。
- “可怜三尺英雄气,不怕山西士大夫”中的“英雄气”指的是英勇之气,而“山西士大夫”可能代表地方上的知识分子或官员。
赏析:
《吊曹觐》是宋代曾公亮所作的诗词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闻名。诗人通过对曹觐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和政治态度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曹觐个人命运的悼念,也是对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曾公亮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评价,以及他对人生、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