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包古刹客过门,煨芋残炉晚未温。
万里风尘迷远望,三峰文献接诸孙。
湖山春动饶佳趣,杖履时来共至言。
一笑老仙堤柳畔,人间谁怨复谁恩。

正月念三日,以南床劾论去国憩净慈客馆苏税院惠二诗和韵

寄包古刹客过门,煨芋残炉晚未温。万里风尘迷远望,三峰文献接诸孙。

湖山春动饶佳趣,杖履时来共至言。一笑老仙堤柳畔,人间谁怨复谁恩。

注释:

  1. 正月念三日:正月初一。
  2. 以南床劾论:指因为南床(即南方的床榻)而受到弹劾。劾,古代一种指责、揭发罪行的文书。
  3. 憩净慈客馆:休息在净慈寺的客馆里。憩,休息,停留。
  4. 苏税院: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居住或工作的地方。
  5. 惠二诗和韵:指收到苏税院赠送的两首诗,并且回应了这两首诗的韵律。
  6. 寄包古刹:寄居在某个寺庙中。
  7. 煨芋残炉晚未温:煨,烤;芋,芋头。残炉,指未燃尽的炭火。
  8. 万里风尘迷远望:形容旅途遥远,风尘满路。
  9. 三峰文献接诸孙:三峰,指的是佛教中的三个山峰,象征着学问和道德传承。文献,文化知识。
  10. 湖山春动饶佳趣:湖光山色,春天的景色令人感到愉快,充满了乐趣。
  11. 杖履时来共至言:杖履,拄着拐杖,穿着鞋。时,时常,不时。
  12. 一笑老仙堤柳畔:一笑,表示轻松的笑。老仙,对年长者的尊称。
  13. 人间谁怨复谁恩:人间,这里指世俗世界。谁怨?是谁在抱怨。谁恩?是谁在感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乐,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