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尾炉香半未灰,古潭瞥地撼风雷。
单车陟降固劳止,万壑喧豗亦壮哉。
高廪正须端策验,应门已报送诗来。
忧时更愿人才富,重与南山咏有台。

诗句解读

  1. 鹊尾炉香半未灰,古潭瞥地撼风雷。
  • “鹊尾炉”可能指寺庙中的香炉,“香未灰”意味着燃烧的时间不短。
  • “古谭”可能是一个地名,这里用来象征某种历史悠久或古老的地方。
  • “撼风雷”形容声音之大,仿佛能震动整个天地。
  1. 单车陟降固劳止,万壑喧豗亦壮哉。
  • “单车”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即独轮车。
  • “陟降”表示上下移动,“固劳止”表明这种行动带来了劳累。
  • “万壑”指的是无数的山涧,“喧豗”描述的是溪流的响声。
  • “亦壮哉”表达了尽管劳累,但景色壮丽,令人振奋。
  1. 高廪正须端策验,应门已报送诗来。
  • “高廪”可能是指高处的粮仓,“端策验”意味着需要有确凿的证据来验证。
  • “应门”通常指接待客人的地方,“已报送诗来”表示有人送来了诗歌。
  1. 忧时更愿人才富,重与南山咏有台。
  • “忧时”表达了对当前时代的忧虑。
  • “更愿人才富”表示更希望国家能够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 “重与南山咏有台”意味着再次登上南山,在那里吟咏赞美。这里的“南山咏有台”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场景,也可能是实际存在的地点,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望。

译文:

  1. 香炉里的香气尚未燃尽,古潭的轰鸣仿佛大地在震动。
  2. 独自骑行上下山路,虽然劳累却心满意足。
  3. 需要证据来证明高高的粮仓,门口已经有人送来了诗歌。
  4. 更加希望国家拥有丰富的人才,重新登上南山去吟咏赞美。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传达了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韧,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注和期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