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忱祷极焦劳,奉诏宽刑辍省曹。
玉食不怡先损己,璇穹何忍尚屯膏。
运河今乃通车辙,眢井谁能举桔槔。
饱食太仓心自愧,封章不隔九天高。

这首诗是明朝官员夏元吉上奏疏文的序言,表达了他的忧虑和不满。下面将一一解读诗句:

  1. 桑林诚祷极焦劳,奉诏宽刑辍省曹。
  • “桑林诚祷”:在桑林(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场所)真诚地祈祷。
  • “极焦劳”:非常焦虑和疲惫。
  • “奉诏宽刑”:遵照皇帝的命令减轻刑罚。
  • “辍省曹”:停止在官府工作。
  1. 玉食不怡先损己,璇穹何忍尚屯膏。
  • “玉食”:指朝廷的赏赐。
  • “不怡”:不满意、不快乐。
  • “璇穹”:天上的星群,比喻皇帝。
  • “犹屯膏”:仍然积聚着油脂。这里比喻皇帝对政事的关注和劳累,以及他的仁慈和不忍之心。
  1. 运河今乃通车辙,眢井谁能举桔槔。
  • “通”:连接、通行的意思。
  • “眢井”:没有水的井。
  • “桔槔”:一种古老的灌溉工具,这里用来比喻政治上的困难和挫折。
  1. 饱食太仓心自愧,封章不隔九天高。
  • “太仓”:古代的粮仓,用来储备食物。
  • “自愧”:感到惭愧。
  • “九天高”:形容文章的崇高和尊贵,意味着作者认为自己的作品虽然受到赞誉,但仍然觉得自己的地位不够崇高。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夏元吉对当前政治局势的担忧。他担心皇帝过于关注政事,导致自己辛苦劳作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尽管地位不高,但仍希望得到更高的评价。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