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云水僧,失脚困下吏。
每逢道人语,莫逆犹夙嗜。
况兹法龙象,共饮良有味。
宝坊寄嚣氛,一室淡如水。
蹇驴劣驰骛,入门辄心醉。
向来棰楚尘,火急须湔洗。
净名方丈室,逼塞诸天侍。
可吝一毫端,借我容膝地。
后来支许交,清真遗世累。
团蒲与茗碗,共谈第一义。

【注释】

赠山老:赠送给山中的隐士。借馆:借住寺院。三生:佛教语,指前世今生来世。云水僧:行迹不定的僧侣。三生云水僧,失脚困下吏:意思是说,他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因不小心摔伤自己而触犯了法律,被判入狱服刑(“三生”和“云水”都指僧人)。道人语:僧人的话。莫逆:意即心意相通、情投意合。犹:仍旧、依然。夙嗜:向来所爱好的,一向所喜爱的。况兹:何况,况且。法龙象:佛家语,指佛法庄严如龙象。共饮良有味:一同品茶饮酒非常惬意。宝坊:寺院内的香积厨,是供施主施舍食物的地方。嚣氛:尘世的纷扰。一室淡如水,蹇驴劣驰骛:在寺院中,只有一间屋子,环境幽静,与世俗的纷扰隔离开。蹇驴劣驰骛:形容山中隐士过着简朴的生活。入门辄心醉,向来棰楚尘,火急须湔洗:山中隐士进入寺院后,就感到十分惬意,因为这里没有世俗的纷扰。过去在官府受刑,现在又受到这种待遇,心中觉得痛快淋漓。净名方丈室,逼塞诸天侍:山中隐士住在寺院中,四周环境清幽,远离尘世。可吝一毫端,借我容膝地:他可以随便拿走一些物品,但作为施主,应该慷慨解囊,让他有个地方住下。后来支许交,清真遗世累:山中隐士与张志和一样,也喜欢隐居山林,追求清雅的生活,不问世事。团蒲:一种草编成的小团子。茗碗:用来泡茶的杯子。团蒲与茗碗,共谈第一义:山中隐士拿着团蒲和茗碗一起谈论着高深的道理。

【赏析】

《赠山老》。这是一首描写山中隐者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山中隐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推崇和追求。

首联以“三生云水僧”开篇,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宽广的背景。诗人用“三生”来表达对山中隐者的深厚感情,同时暗示了他们的缘分之深。这里的“三生”不仅仅是指时间的长短,更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比喻。云水僧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中隐者的生活状态,他们像云一样飘忽不定,像水一样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的束缚。这种生活状态既符合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的理念。

颔联“每逢道人语,莫逆犹夙嗜。”进一步描绘了山中隐者的生活情趣。这里的“道人”指的是那些懂得佛家的修行之道的人,他们是山林中的引路人,也是诗人的朋友。他们的话语往往能够触动人的心弦,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心灵震撼。而“莫逆”则是形容彼此之间情谊深厚,如同兄弟一般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支持上,更体现在共同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颈联“况兹法龙象,共饮良有味”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隐者的生活情趣。这里的“法龙象”指的是佛教中的龙象,是一种象征佛教威严和庄重的事物。而“共饮”则表示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情景。在这里,饮酒成为了一种交流思想、探讨真理的活动,它不仅能够让人们暂时忘却烦恼,更能够让人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尾联“宝坊寄嚣氛,一室淡如水。”则描绘了山中隐者所处的环境。这里的“宝坊”是指寺院中供施主施舍的香积厨,是一个充满香气的地方。而“寄嚣氛”则表示山中隐者将喧嚣的世界隔离开,独自享受着这份宁静。这种环境既有利于修行,也有利于思考。而“一室淡如水”则表达了山中隐者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平静和宁静,就像一潭清澈的湖水一样。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隐者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独特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