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儿真是沐猴冠,欲比杨梅荔子丹。
不用红尘占使骑,画船飞楫向长安。
吴儿真是沐猴冠,欲比杨梅荔子丹。
不用红尘占使骑,画船飞楫向长安。
诗句释义
- “吴儿真是沐猴冠”: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江南一带人民的生活状态。猴子的头戴冠饰,象征着他们的聪明和机智,而此处用“沐猴冠”来比喻吴地人民的外表装束,形象生动,既突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 “欲比杨梅荔子丹”:诗人将当地的水果与远方的珍贵水果进行比较,意在突显吴地特产的珍贵与独特。杨梅和荔枝都是著名的南方水果,以颜色鲜艳、口感甘甜著称。在这里,诗人通过“丹”字来形容荔枝的颜色,暗示其色泽艳丽、味道香甜,以此凸显吴地水果的高品质。
- “不用红尘占使骑”:此句表达了吴地人民的生活态度。红尘即尘世,指世间纷扰;使骑则指使节出行所用的车辆。这句话意味着吴地人民并不追求世俗的物质享受,他们更加重视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 “画船飞楫向长安”:此句展现了吴地人民的生活情趣。画船指的是装饰精美的船只,飞楫则是速度极快的划桨方式。这里的“画船”象征着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而“飞楫”则暗示着高效快捷的旅行方式。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吴地人民生活节奏与方式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
译文
吴儿真是沐猴冠,欲比杨梅荔子丹。
不用红尘占使骑,画船飞楫向长安。
赏析
本诗是宋代诗人程俱的作品《次韵和江子我道中绝句七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通过对吴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性格特点及生活态度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吴地人民的淳朴民风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沐猴冠”和“丹”字的使用,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吴地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吴地人民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与欣赏。此外,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吴地人民的高洁品质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