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接淅家屡空,门无八关延五穷。谁言浩浩有馀乐,世故撩人工作恶。
君不见韩非白首终无成,至今说难书汗青。要之赋命默有制,巧拙安知司马卿。

君明见和再作

十年接淅家屡空,门无八关延五穷。谁言浩浩有余乐,世故撩人工作恶。

君不见韩非白首终无成,至今说难书汗青。要之赋命默有制,巧拙安知司马卿。

注释:

  1. 十年:指作者经历了十年的艰苦生活。接淅:指农民在田间接取雨水灌溉庄稼。家屡空:家中常常贫困。八关:泛指官府或贵族的门户。延五穷:延续着贫穷的生活。
  2. 谁言:谁说。浩浩:形容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样子。余乐:多余的欢乐。
  3. 世故:指世俗的人情世故,也指社会上的各种复杂情况。撩人:撩拨人的心灵。工作:从事的工作或事务。恶:困难、艰难。
  4. 君不见:表示引证,用来表明下文将提及的事例或典故。韩非: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以法家思想著称。白首:头发斑白,指年老之时。终无成:最终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说难:谈论治国之道,即《说难》一书。书汗青:书写在史册上,成为历史见证。
  5. 要之:总之。赋命:接受命运安排。默有制:内心默默有所定计。巧拙:聪明才智高低之分。安知:怎么知道。司马卿:古代官名,此处借指贤能之士。
    赏析:
    此诗为宋·程俱所作,题为《君明见和再作》,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与感慨。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描绘了诗人十年艰辛生活的艰辛,以及其面对世故时的困惑和挣扎;后半部分则通过引用韩非和司马卿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命运的接受和对智慧的追求。

诗的开篇“十年接淅家屡空,门无八关延五穷”描述了诗人十年间辛勤劳作却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现状,门可罗雀,生活困苦。这里的“接淅”指的是农田里接取雨水灌溉庄稼,而“家屡空”则是指家庭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诗人用“门无八关延五穷”来形容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困境的深刻感受。

接下来的“谁言浩浩有余乐,世故撩人工作恶”,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对世事的感慨。他认为生活中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但实际上这只是人们自欺欺人的幻觉。而现实中的世故和人情冷暖则让人心生烦恼,工作变得艰难无比。这里的“世故”既指社会上的复杂人际关系,也暗示了作者所处环境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君不见韩非白首终无成,至今说难书汗青。”诗人借用了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故事来说明他的志向和理想。韩非虽然才华横溢,但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功业无成的遗憾和对于坚持信念的重要性的认识。

最后两句“要之赋命默有制,巧拙安知司马卿”总结了诗人的思考。他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在这个过程中,聪明或笨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那些贤能之士的敬仰之情,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清醒和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历史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积极期许。它既体现了诗人在艰苦生活中的坚韧和执着,又表达了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