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下甘泽,肤寸即有馀。
瀛波纳牛迹,亦复鳣鲸居。
翰林补天手,妙语追三闾。
聊从颍川借,似厌承明庐。
坐令啸诺地,不异畏垒墟。
斯人乐佳政,欣若饱稻鱼。
恢恢云梦胸,中有几石渠。
时来潩水旁,傲睨万物初。
注释:
次韵和颍昌叶翰林同许学士亢宗干誉泛舟潩水: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写颍昌的美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高云下甘泽,肤寸即有馀:高高的云端之下是一片甘甜的水域,皮肤上的一寸之地就有多余的滋润。
瀛波纳牛迹,亦复鳣鲸居:大海的波浪中容纳了牛的足迹,又居住着大鱼鲤鱼。
翰林补天手,妙语追三闾:翰林(古代皇帝的学士)用他的文笔如天工补拙一般,他的话如同屈原的《离骚》,充满智慧。
聊从颍川借,似厌承明庐:我只好从颍川(今河南许昌)借用一些景致,以解我的忧愁。
坐令啸诺地,不异畏垒墟:使我在啸叫声和欢呼声中得到了放松,这就像在恐惧的战场上一样。
斯人乐佳政,欣若饱稻鱼:这个人很高兴看到好的政策,就像是吃到了满仓的稻谷。
恢恢云梦胸,中有几石渠:胸怀像云梦一样宽广,里面有几条几石宽的渠道。
时来潩水旁,傲睨万物初:时机来了,我就来到潩水旁边,看着万物刚刚萌发,我骄傲地看着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颍昌的美景,以及诗人在美景中的感慨和喜悦。首联描绘了颍昌的美景,高高的云端之下是一片甘甜的水域,皮肤上的一寸之地就有多余的滋润。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颍昌的美丽景色,大海的波浪中容纳了牛的足迹,又居住着大鱼鲤鱼。颈联则是对前两句景色的赞美,翰林的文笔如天工补拙一般,他的话如同屈原的《离骚》,充满智慧。尾联则是诗人的情感抒发,他只好从颍川(今河南许昌)借用一些景致,以解他的忧愁。最后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他在啸叫声和欢呼声中得到了放松,这就像在恐惧的战场上一样。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