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杜去天尺五,鲲鹏击水三千。
作意公能活国,馀生我得安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表达思想感情。本题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解释并附上注释、赏析,注意要抓住关键词。

“韦杜去天尺五,鲲鹏击水三千”是第一联,意思是说韦杜离天有五尺之遥,而鲲鹏搏击水面有三千里之远,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来写韦杜的高大,以及鲲鹏的雄伟。

“作意公能活国,馀生我得安禅”是第二联,意思是说,我打算努力工作为国家谋福利,余下的岁月可以安心修道成佛。这两句表明作者虽然年迈体衰,但仍想为国出力,并表示自己将一心向佛,求得解脱。据此分析可知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

【答案】

【注释】

韦杜:指韦应物(字君甫),唐代著名诗人;杜佑(字君锡):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尺五:一尺五寸,约三丈。比喻高峻。

三千:形容气势磅礴。

作意:立志,立下志愿。

馀生:剩下的生命。

禅:佛教语,即禅宗,佛教中国化后的一种宗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人在经历了仕途生涯的挫折之后,退居山中过着隐居生活,因此诗中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闲适心情。诗人在诗中写道:“韦杜去天尺五”,韦应物曾官至宰相(宰相是当时的高官职),而杜佑也当过宰相,所以这里用韦、杜二人的高官显职与自己相比。而韦、杜二人已不在人世,所以说“去天尺五”。再进一步,韦、杜二公都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曾经为国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诗人又写道:“鲲鹏击水三千。”这里,诗人以神话形象中的大鸟鲲和巨鱼鹏作为喻体,把韦、杜二人比作这两位神鸟。诗人之所以要用鲲鹏来比喻韦、杜两人,是因为鲲鹏都属天空生物,它们在天上遨游时,翅膀展开,遮天蔽日,势不可挡。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韦、杜二人像神鸟一样,威风凛凛,英姿勃发。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韦、杜二人的赞美上,而是紧接着写道:“作意公能活国,馀生我得安禅。”意思是说,韦、杜二人虽已去世多年,但他们仍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自己现在还能为国家做点事情。至于自己则已无憾于国家,可以安心地修道成仙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