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苍峦泼黛浓,几番回首想行踪。
白云拥海文殊阁,老水屯烟圣治峰。
方别衲僧谈梦寐,又逢羽士接从容。
明朝还踏青虚路,重掬神泉听乱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兴国宫望天池时,看到一簇云气在苍峦中缭绕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与杨道士的留别和对羽士接从容的欣赏。下面分别进行解析。
回至兴国宫望天池一簇云气中因杨道士留有赋
迎面苍峦泼黛浓,几番回首想行踪。
白云拥海文殊阁,老水屯烟圣治峰。
方别衲僧谈梦寐,又逢羽士接从容。
明朝还踏青虚路,重掬神泉听乱钟。
注释:
回至兴国宫望天池一簇云气中因杨道士留有赋: “回至”意为返回;“兴国宫”为唐玄宗所建宫殿名,位于长安;“天池”指天然形成的湖泊或池子,这里指的是兴国宫后面的天池。“一簇云气”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密集。“因杨道士留有赋”意味着因为杨道士的留念而写下了这首赋诗。
迎面苍峦泼黛浓,几番回首想行踪: “迎面”是指面对的方向;“苍峦”是指青色山峰;“泼黛浓”形容山的颜色像黛色一样浓厚。“几番回首想行踪”表明作者多次回头思考自己的来路和去处。
白云拥海文殊阁,老水屯烟圣治峰: “白云”可能指的是天上的云朵,也可能指地面的白云;“文殊阁”可能是佛教寺庙的名称;“老水”指古老的河流;“屯烟”可能是指烟雾弥漫;“圣治峰”指神圣的治理之地。
方别衲僧谈梦寐,又逢羽士接从容: “方别”表示刚刚告别;“衲僧”指的是和尚;“谈梦寐”表示谈论梦幻之事;“羽士”可能指道士或僧人;“接从容”表示举止自如、不慌不忙。
明朝还踏青虚路,重掬神泉听乱钟: “明朝”表示明天;“青虚路”可能是指仙境般的道路;“重掬神泉听乱钟”表示再次拾起神泉水,聆听乱钟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兴国宫周围的自然景色和与杨道士的留别以及遇到羽士的情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苍峦、白云、文殊阁、圣治峰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兴国宫的自然风光。同时,诗人通过对云气的描绘,表达了对行踪的迷茫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此外,诗歌还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态度的豁达和超脱。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