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苍桧卧龙身,受得隋朝雨露深。
地下仙根将换骨,人间劫火不烧心。
死条节节蕃春信,生意枝枝蓊翠阴。
此木岂知魂可返,争传咒水出丛林。
【注释】:
- 重荣桧:指桧树,一种常绿乔木。
- 苍桧:指桧树的青皮树干。
- 受得:承受。
- 隋朝雨露深:比喻受到深厚的恩惠。
- 地下仙根:指地下深处生长着神奇的树木或草药。
- 将换骨:指要经历重生的过程。
- 劫火:指灾难或不幸的事情。
- 蕃春信:形容春天到来时草木繁盛的景象。
- 生意枝枝蓊翠阴:形容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的景象。
- 咒水:传说中能使人复活的神奇之水。
- 丛林:指树林丛生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桧的诗。全诗四句,每句都以“桧”字作为中心词,通过描绘桧树的特点来表现它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第一句“一株苍桧卧龙身,受得隋朝雨露深”,描绘了桧树苍劲的形态和它所承受的历史风雨的深厚影响。这里,桧树被比喻为一条卧在地上的龙,象征着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它也承受着隋朝时期的雨露之恩,这表达了作者对桧树历史沧桑和文化传承的敬意。
第二句“地下仙根将换骨,人间劫火不烧心”,则是从桧树的内在本质和生命力的角度进行描绘。这里的“地下仙根”意味着桧树有着非凡的力量和生命力,能够抵御世间的灾难和磨难;而“不烧心”则表明即使面临重重困境,桧树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定和宁静。
第三句“死条节节蕃春信,生意枝枝蓊翠阴”,进一步描绘了桧树四季常青、生机盎然的特点。这句诗中的“死条”和“生意枝枝”分别代表了桧树在生死之间的坚韧与活力,而“蕃春信”和“蓊翠阴”则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树木茂盛的景象,展现了桧树顽强生长和生命力的旺盛。
第四句“此木岂知魂可返,争传咒水出丛林”,则是对桧树精神的一种赞美与寄托。这里,“岂知魂可返”表达了作者对桧树不朽品质的感慨,认为桧树的魂魄可以超越生死轮回;而“争传咒水出丛林”则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神秘力量或者祈福仪式,寓意着人们对于桧树坚韧不屈品质的敬仰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桧树的描绘和颂扬,表达了作者对于坚韧不屈精神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