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叶浮根傍柳矶,水天秋色夕阳时。
晶晶红染累垂糁,袅袅凉摇软弱枝。
挼汁自能为酒母,托名谁制作风宜。
花开只熨溜翁眼,可奈渔翁醉不知。
蓼花
瘦叶浮根傍柳矶,水天秋色夕阳时。
晶晶红染累垂糁,袅袅凉摇软弱枝。
挼汁自能为酒母,托名谁制作风宜。
花开只熨溜翁眼,可奈渔翁醉不知。
注释:
- 蓼花:一种植物的名称,常用于比喻或象征。
- 瘦叶浮根:形容蓼花的叶子瘦弱,根部浮在水面上。
- 柳矶:指河边的小石或沙洲。
- 水天秋色:形容景色美丽如画。
- 晶晶红染:形容蓼花颜色鲜艳,如同宝石一般。
- 累垂糁:指的是蓼花的颜色从下往上逐渐变深,像撒了一点红豆沙在上面一样。
- 袅袅凉摇:形容风吹过柳树枝条轻轻摇曳的样子。
- 挼汁:揉碎后用来酿酒的汁液。
- 托名:借用某种形象来命名或描述。
- 谁制作风宜:谁创造了这种适合秋天的氛围或特点。
- 溜溜:形容人的眼神闪烁不定,像是在寻找机会或故意躲避。
- 可奈:无法奈何,无可奈何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图。首句”蓼花瘦叶浮根傍柳矶”,通过蓼花与柳树的关系,勾勒出一幅秋天的景致,蓼花的瘦弱与柳树的坚韧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次句”水天秋色夕阳时”,进一步扩展了这幅图景,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处,夕阳下的水天一色,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第三、四句”晶晶红染累垂糁,袅袅凉摇软弱枝”,则具体描述了蓼花的色彩和姿态,红润而鲜艳,柔弱而纤细,仿佛是在秋风中轻轻摇曳的少女。最后两句”挼汁自能为酒母,托名谁制作风宜”,则是诗人对于蓼花的赞美,认为它不仅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大自然的精华,能够酿造出美酒,也象征着蓼花所蕴含的精神和品质。最后的”花开只熨溜翁眼,可奈渔翁醉不知”,则以一个渔翁的无知,反衬出了蓼花的美丽以及诗人对它的喜爱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