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将二十四番愁,锦样群芳逐急流。
风信到花春自往,霜华着子晚谁收。
树攒密萼屯阴重,瓣落高枝缀藓稠。
霞外曾传香醉咏,莺莺未啭舌应柔。
【注释】
楝花:指楝科植物的花朵,色紫红。
二十四番: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无名氏《四时宝韵》卷三:“春分三月仲春之月,雷始发声,蛰虫惊起,鱼上负卵,耕者始牛,天子以迎岁于东郊。”
锦样:形容色彩艳丽。
急流:快速流动的水流。
风信:风向。
霜华:指霜花。
阴重:树荫浓密。
高枝:高处的树枝。
霞外:日出时,云彩映照在天空中的景色。
曾传香醉咏:指曾经有人在诗中描绘过楝花的香气和美丽。
莺莺未啭舌应柔:指莺莺还没有开口歌唱,声音应该温柔。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楝花的。楝花是楝属植物的花朵,花色鲜艳,香气馥郁,是一种常见的庭院花卉。这首诗通过对楝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吹将二十四番愁”,意思是说,楝花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到来而盛开,带来了一种愁绪。这里的“二十四番”指的是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而楝花在这个时候绽放,给人一种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感觉,因此产生了愁绪。
第二句“锦样群芳逐急流”,意思是说,楝花的色彩艳丽如同锦缎一样,它们像一群美丽的女子一样沿着流水飘荡。这里的“锦样群芳”比喻楝花的色彩艳丽,而“逐急流”则描绘了楝花随风飘荡的景象。
第三句“风信到花春自往”,意思是说,当风信到来时,楝花便随着春风飘荡。这里的“风信”指的是风的方向,而“春自往”则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自然而然地来到了楝花之上。
第四句“霜华着子晚谁收”,意思是说,当霜花落在楝花上时,黄昏时分谁来收拾这些残败的美呢?这里的“霜华”指的是霜花,而“着子晚谁收”则描绘了霜花在傍晚时分逐渐凋零的场景。
第五句“树攒密萼屯阴重”,意思是说,楝树的枝叶茂盛,形成了一片浓郁的树林。这里的“树攒密萼”描绘了树木枝叶繁茂的情景,而“屯阴重”则传达了树木浓郁的树荫给人的厚重感。
第六句“瓣落高枝缀藓稠”,意思是说,楝花花瓣凋落,落在高高的树枝上,与苔藓交织在一起。这里的“瓣落高枝”描绘了花瓣从高处落下的情景,而“缀藓稠”则传达了花瓣与苔藓相交织的美丽画面。
第七句“霞外曾传香醉咏”,意思是说,曾经有人在诗中描绘过楝花的香气和美丽。这里的“霞外”指的是日出时的景象,而“曾传香醉咏”则传达了人们对楝花香气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八句“莺莺未啭舌应柔”,意思是说,当莺莺还未开口歌唱时,其声音应该温柔。这里的“莺莺”指的是黄鹂鸟,而“未啭舌应柔”则描绘了小鸟尚未歌唱时的娇嫩与柔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楝花的美丽和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大自然的景色,也有人文的元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