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朵子不胜簪,何日移根鹫岭深。
碎颗绿攒知暑过,栾枝红透得霜侵。
凉分细叶犹张盖,秀结枯条可架禽。
忆着花开花谢处,假山亭畔石池阴。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造的《南天竺花》。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粉红朵子不胜簪,何日移根鹫岭深】
    注释:红色的花朵虽然娇小可爱,但似乎难以承受簪子的重量。不知何时能够将它移植到鹫岭深处,让它在那里扎根生长。”粉红”指的是花朵的颜色,”不胜簪”形容花朵非常娇小,”何日”是疑问词,表示不确定的时间,”移根”是指将植物移植或移植根部,”鹫岭”指代高峻的山岳,可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想要将这种花移植到更高、更险峻的地方去生长。

  2. 【碎颗绿攒知暑过,栾枝红透得霜侵】
    注释:碎碎的绿色叶片聚集在一起,仿佛知道炎热已经过去;栾树的枝条因为红色变得丰满,仿佛被霜雪侵袭过一般。这里的”栾枝红透”可能指的是栾树在冬天时叶子会变成红色。”知暑过”和”得霜侵”都是比喻,前者用来形容夏天结束,后者用来形容秋天来临。

  3. 【凉分细叶犹张盖,秀结枯条可架禽】
    注释:凉爽的天气使得细小的叶子还能张开,就像是伞一样。那些美丽的枝条虽然枯萎了,却可以搭建鸟巢,供鸟儿栖息。”凉分细叶”形容秋天的凉爽使树叶保持开放,而”秀结枯条”则表达了即便枝条枯萎也能展现出美丽的形态。

  4. 【忆着花开花谢处,假山亭畔石池阴】
    注释:回忆起花开与花谢的地方,那是在一座假山旁边的一个石头水池旁边。这里可能在描绘一个具有山水背景的美丽花园或者庭院,通过回忆那些地方的美景来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怀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南天竺花的描述,展现了四季变换的美丽画面。从春日的盛开到夏日的凋零,再到秋天的成熟,最后进入冬天的萧瑟,每一季都有其独特的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化的花、树木等,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力。此外,诗中的意象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宋代文人墨客中描写自然之美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