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龙潜介入寒泓,极目沧江浪不生。
沙渡解舟人语众,淮山纵火烧风鸣。
身栖萧寺蓬窗久,雪压盘塘草店明。
莫说此为孤陋地,白云流水助吟情。
【注释】
蛰龙潜介入寒泓:蛰伏的龙藏身于寒冷的深水之中。
沧江浪不生:沧江,指长江;浪不生,意即江面上没有波浪。
沙渡解舟人语众:在沙洲渡口,停船解缆的行人众多。
淮山纵火烧风鸣:淮山,即淮阴,古称北山,位于今江苏省淮阴市境内;纵火放烟,使风吹过,发出声响。
身栖萧寺蓬窗久:身居萧寺,即隐居在寺里的蓬窗之下,已经很长时间了。
雪压盘塘草店明:雪压着盘塘,草房的店铺也显得明亮起来。
莫说此为孤陋地:不要说这里是偏僻的地方。
白云流水助吟情:白云飘荡、流水潺潺,都成为诗人抒发吟咏情感的自然伴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寓居双泉寺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冬日里宁静清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借景抒情,以自然之景来表现自己的心境。
首联写景。“蛰龙潜介入寒泓”,这是说潜伏着的龙躲进了深深的水潭。蛰龙,就是蛰伏的龙。蛰伏,就是潜伏,比喻隐忍或隐居。蛰龙潜入寒泓,说明它暂时还没有出来活动,所以诗人用“蛰”字来形容。蛰龙是动物,而“潜”字则是动词,这就从生物的角度把“蛰”和“潜”两个词联系起来了。“极目沧江浪不生”,沧江就是长江。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长江上并没有波涛汹涌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他似乎看到了一条平静无波的长江。
颔联写人。“沙渡解舟人语众”,诗人来到渡口,看见许多人在船上交谈着什么。这里“沙渡”指沙洲渡口。“沙渡解舟”,就是渡过沙洲渡口的意思。“语众”,就是说话。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所闻所见:他在渡口听到许多船夫在交谈着什么。
颈联写景。“淮山纵火烧风鸣”,这里的“淮山”指的是淮阴,也就是北山。“纵火”,指放烟火,使烟火升腾而上,形成一种烟雾弥漫的景象。“风鸣”,就是风呼啸,声音响亮,仿佛是风声大作。诗人在这里写的是一幅烟雾笼罩、风吹树梢的图画。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所感所见:他仿佛听到了风呼啸的声音。
尾联写意。诗人最后写道:“身栖萧寺蓬窗久,雪压盘塘草店明。”意思是说他长久地居住在这个萧寺的蓬窗下,而那里的草店却因积雪而显得格外明亮。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所思所悟:他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离开这个萧寺了,而草店也因为积雪而变得明亮。诗人用“雪压盘塘草店明”来比喻自己长时间隐居在萧寺的生活状态。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还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