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抱懒炙孤灯,临水禅楼独自登。
鸟道草深云宛宛,鱼湖波定月澄澄。
诗联呈佛方堪读,俗语污人不可应。
归隐南峰峰下宅,纵谈今日岂无僧。

《寓富池双泉寺三首》中,董嗣杲以晚来抱懒炙孤灯、临水禅楼独自登的景象开启诗篇,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禅意画面。诗句中的“抱懒”和“独登”透露出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一份清静的心态;“临水禅楼”则让人联想到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修行场所,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诗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尤为细腻:“鸟道草深云宛宛,鱼湖波定月澄澄”,这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景致之中。其中“鸟道草深”形容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两旁长满了茂密的草丛,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鱼湖波定”则通过对比“波定”与“浪不生”的沧江,传达出一种平和与宁静。

董嗣杲在这首诗中还表达了他对佛学的理解与追求。他提到“诗联呈佛方堪读”,显示出他将诗作视为可以向佛祖展示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佛学的尊重以及诗歌与佛教之间的内在联系。

诗的最后一句“归隐南峰峰下宅”,展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过上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远离世俗的纷扰。这种归隐的愿望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心灵归宿的探寻。

通过对《寓富池双泉寺三首》的赏析,不难发现董嗣杲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表达。它传递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净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