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在心犹在,时艰变易衰。
白云山半寺,红叶水西祠。
农老言多善,乌驯噪总慈。
谁于千载后,见我苦吟时。

秋晚随意行涧上,值老农问劳去年避乱时事。

书在心犹在,时艰变易衰。

白云山半寺,红叶水西祠。

农老言多善,乌驯噪总慈。

谁于千载后,见我苦吟时。

我将详细解释每一句诗句的含义以及其背后的象征和历史背景:

  1. “秋晚随意行涧上”:这句描述了诗人在秋天的傍晚,随意行走在涧上的情景。这里的“秋晚”指的是秋季的傍晚时分,而“随意行”表达了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情。涧上可能指的是山谷中的小溪或河流,诗人在这里漫步,享受着秋天的宁静与和谐。

  2. “值老农问劳去年避乱时事”: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涧上偶遇一个年长的农民,这位农民询问诗人关于去年避乱期间的事情。避乱通常指的是战乱时期为了躲避战祸而离开原居地的行为。诗人回答表明,虽然经历了动荡,但内心的书籍依然保存完好。

  3. “书在心犹在,时艰变易衰”: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珍视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尽管外部世界变化莫测(变易),但内心的信念和知识(书在心)仍然坚定不移。

  4. “白云山半寺,红叶水西祠”:这句通过描绘山中寺庙和水中的祠堂,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之美的氛围。白云与红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景画卷,引人遐想。

  5. “农老言多善,乌驯噪总慈”:这里提到的农老可能是一位长者,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善良与智慧。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和谐与安宁的氛围。鸟鸣声(乌驯)听起来悦耳,给人一种平静的感觉。

  6. “谁于千载后,见我苦吟时”:诗人在诗尾提出了一个问题,希望有谁会在千年后的某个时刻,见证他此刻苦苦吟诵的情景。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作品和诗歌创作过程的珍视和自豪。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观和人物对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