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畦今夜月,先暝启黄昏。
狐叫青峰径,僧归白石源。
分灯三户市,打鼓七郎村。
莫管啼乌绕,吾今已断魂。
注释:
- 篆畦今夜月,先暝启黄昏。
- 篆畦(zhuàn qí):古代的一种方形的田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 暝(míng):昏暗,天色变暗。
- 启黄昏:开始黄昏的时候,即傍晚时分。
- 狐叫青峰径,僧归白石源。
- 青峰径:青翠的山峦之间的小径。
- 白石源:白色的石头形成的源头。
- 分灯三户市,打鼓七郎村。
- 分灯:分开照明。
- 三户市:可能是指一个集市或市集,有多个商铺或房屋,用“三户”来概指。
- 打鼓:敲击鼓声。
- 七郎村:一个村庄的名称,由七个村子组成。
- 莫管啼乌绕,吾今已断魂。
- 啼乌(tī wū):夜鸟的叫声。
- 断魂:形容极度悲伤,魂魄都碎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夜晚,独自一人漫步在山林小径上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首句“篆畦今夜月,先暝启黄昏”点明了时间是在夜晚,月光洒在篆畦上,夜色渐浓,预示着一天的结束。接着,诗人以“狐叫青峰径,僧归白石源”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山林小径,以及归家的僧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分灯三户市,打鼓七郎村”两句,通过描写分灯和打鼓的景象,反映了乡村市场的热闹与繁忙,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这种日常生活的淡然态度。最后一句“莫管啼乌绕,吾今已断魂”,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失落,他不再关心周围的喧嚣,只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悲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同时,诗歌也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