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重月无色,夜来寒有情。
墙根馀宿莽,木末弄初晴。
去岁那知有,新冬得此生。
拥炉谈往事,鸲鹆报三更。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直接或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句子,并分析诗歌的情感。本诗首联写诗人在寒山新构的书阁中遥思往事;颔联描写了诗人对去年此时北方战事的回忆;颈联抒发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叹。据此概括即可。

【答案】

十月十三日,晴朗而薄寒,诗人书阁新构。去年今日,北兵入城,夜半心烦意乱。墙根留宿莽草,木末初晴,

去岁不知有今日,新冬得此生。拥炉谈往,三更时鸲鹆报晓。

译文:

十月十三日,天气晴朗而寒冷,新构书阁,去年这个时候,北兵进入城中,夜晚心神不宁。墙根留有宿莽,木末初晴。

去年不知今天这样,新冬天里,我有了书阁。抱着火炉谈论往昔往事,三更时分,一只鸟叫三声。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题中的“嫩晴”即“新晴”,表明是刚过的十月三日。首联点明时令,写出了诗人书

阁新构的喜事。颔联以时间倒推,回忆起去年这个时候的情景。“去年”二字,既指时间,又暗指人事。诗人因

去年这个日子被围困,心情极不稳定。“墺徙”,即迁徙,这里指心情不安。诗人从“中心墺徙”到“独山”,由一

时的焦虑不安,到终年漂泊流离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颈联写今年,与去年形成对比。

诗人说“去岁那知有”,意思是说去年自己还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种情形,“新冬”,是今年的冬季。诗人用“新”

字来反衬“旧”,“新冬得此生”,意味着今年能够安身立命,过上太平日子了。尾联写诗人在暖炉边回忆往昔的事

三更时分,一只鸟叫三声(一说为鹊)。诗人在灯下抚今追昔,不禁发出深沉的叹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