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图松树,何曾忘却山。
相携溪路断,愁踏夕阳还。
田狖吟桑空,山鸡饮石间。
所忧无可醉,天上酒星闲。
【注释】:
送山甫还峡中 :送别朋友。
到处图松树,何曾忘却山。 :到处都画了松树,但哪里能忘记故乡的山呢?
相携溪路断,愁踏夕阳还。 :两人手挽手地在溪边走着,看着落日慢慢地下山而归。
田狖吟桑空,山鸡饮石间。 :山中的猿啼声和桑叶被风吹得空空响,山鸡在石头上喝着露水。
所忧无可醉,天上酒星闲。 :我忧虑的是没有什么能够使我喝醉,而天上的酒星却悠闲自在。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春末夏初,当时王昌龄任江宁丞,因事得罪贬为龙标尉。这首诗是送友人归乡之作。
首联“到处图松树,何曾忘却山”,诗人以画松比喻送别,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山”字双关,既指故乡之山,也暗喻自己的家乡。
颔联“相携溪路断,愁踏夕阳还”,写送别之时的情景,表现了依依不舍的心情;“夕阳还”三字,既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又渲染出一种凄清、黯淡的氛围;“夕阳”一词,既指落日余晖,也暗示着人生的黄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颈联“田狖吟桑空,山鸡饮石间”,用自然景物来烘托送别的凄凉氛围;“田狖鸣”与“山鸡饮”,都是以动物来表达人的情态,形象鲜明;“桑空”、“石间”则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忧伤。
尾联“所忧无可醉,天上酒星闲”,诗人以酒为媒介,表达了自己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酒星”既指天上的酒神,也隐喻着诗人自己,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闲”字写出了酒神无所事事的无聊状态,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助,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