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真学士,吏部老尚书。
蓟北非吾土,鄞江有旧庐。
死生今已矣,出处竟何如。
邛竹先龙化,人琴一恸馀。
注释:
哭谢尚书:翰林真学士,吏部老尚书。蓟北非吾土,鄞江有旧庐。死生今已矣,出处竟何如。邛竹先龙化,人琴一恸余。
解释:
哭谢尚书:哀悼谢某的死亡。
翰林真学士:谢某曾担任翰林学士,所以称他为“真学士”。
吏部老尚书:吏部尚书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所以这里用“老尚书”来表示对谢某的尊敬。
蓟北非吾土,鄞江有旧庐:蓟北(指北方)不是我的故乡,鄞江(指南方)有我过去的居所。
死生今已矣,出处竟何如:生死都已成定局,出仕和隐居到底哪个更好呢?
邛竹先龙化,人琴一恸余:邛竹先变成龙,我的琴声悲痛不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一位已经去世的友人所作。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死者的深深思念和对其一生的评价。
首句“哭谢尚书”,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死者的哀悼之情。接着,诗人分别从“翰林真学士”、“吏部老尚书”两个方面,描绘了谢某的形象与成就。其中“真学士”突出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老尚书”则展示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老练与沉稳。这两处描述既表现了谢某的才华,也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接下来的两句“蓟北非吾土,鄞江有旧庐”,诗人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了谢某的离乡背井之苦。蓟北(指北方)并非他的故乡,而鄞江(指南方)则是他过去居住的地方。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谢某的辛酸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才流失的现实。
最后两句“死生今已矣,出处竟何如”,诗人将话题转向生死问题。在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既然生死都已注定,那么出仕和隐居到底哪个更好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如何面对命运的挑战。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谢某生平的描述和对其生死问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一生的高度评价。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