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千竿籁,春风万鼓鼙。
清和兼怨适,细大杂高低。
释子聆眠石,行人听过溪。
曾于天竺寺,为尔驻游藜。

注释:

晴日下的千竿松树发出宁静的声响,春风中万鼓齐鸣。

清和之声既和谐又充满怨情,细大声音交织在一起高高低低。

僧人听这些声音入眠,行人听这些声音走过溪流。

曾在天竺寺停留,为这美景驻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声音,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的感知和情感。

“安住寺松声”四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晴朗的日子里,寺庙周围的松树发出宁静的声响,如同千竿琴瑟;而春风拂过,万鼓齐鸣,仿佛一场盛大的音乐盛会。这里的“籁”、“鼙”、“适”、“杂”等词语,都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的声音和节奏,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释子聆眠石”一句,则展现了僧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他们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时,完全沉浸在其中,仿佛进入了梦境,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聆眠石”,既形容了石头的静谧,也暗示了僧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悟,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和宁静。

“行人听过溪”一句,则描绘了行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们行走在溪流旁,听一听水声,感受一下风的吹拂,都是一种享受和放松。这里的“听过溪”既形容了行人与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他们的愉悦之情,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谐与美好的自然景象。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