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山惠我笋丝笔,乃是长须公子毫。
竹简固应同祓涤,琅函宁肯近腥臊。
若非月里霜㕙颖,恐是仙家云鹿毛。
润笔定须三百束,为君滴露注庄骚。

似山惠我笋丝笔,乃是长须公子毫。

竹简固应同祓涤,琅函宁肯近腥臊。

若非月里霜㕙颖,恐是仙家云鹿毛。

润笔定须三百束,为君滴露注庄骚。

接下来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每句话:

  1. 似山惠我笋丝笔:这里的“似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人或地点,诗人被这位名叫似山的人所赠予竹笔。这种竹笔以其细腻的笔尖和流畅的书写体验,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愉悦。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清高,而“笋丝”则进一步强调了笔的柔软和纤细,如同春笋般生机勃勃。
  2. 乃是长须公子毫:诗人用“长须公子”来形容这支羊毫笔,意指这枝笔拥有一种非凡的气质,仿佛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这样的比喻不仅描绘出了笔的外观特征,同时也赋予了其一种高贵且独特的气质。羊毫笔因其柔软且富有弹性的特点,适合长时间书写而不伤手,因此被视为文人雅士的理想选择。
  3. 竹简固应同祓涤,琅函宁肯近腥臊:在古代,人们常用“祓涤”这一仪式性的行为来净化心灵,以求精神上的清净与纯洁。这里,诗人通过使用“同”字,表达了对竹简能够像洗涤一样,去除一切尘埃和污垢的向往。同时,“琅函”一词通常用来形容贵重且典雅的物品,诗人通过对比“腥臊”,进一步突出了竹简的清新与高雅,仿佛能闻到竹叶的清香,感受到书页的纯净。
  4. 若非月里霜㕙颖,恐是仙家云鹿毛: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月宫里的霜兔和云中的鹿的形象,以此暗示这支笔不仅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更可能是来自神仙界的特殊之物。诗人通过这样的想象,赋予了竹笔一种神秘而又高贵的地位,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
  5. 润笔定须三百束:这句诗直接体现了诗人对这支竹笔的喜爱之情。诗人用“润笔”来形容自己的创作过程,暗示自己需要大量的笔墨来表达内心的灵感和情感。同时,诗人也用“三百束”这个数字来强调对竹笔需求的强烈,表现出了对这支笔深厚的依赖和珍视之情。
  6. 为君滴露注庄骚:最后一句诗中,诗人将自己比作是一位细心的匠人,用心地为“君”即读者创作出充满哲理的诗文。在这里,“庄骚”不仅是对庄子和屈原这两位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尊称,也象征着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展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舒岳祥通过这首《郭似山道士寄惠竹笔两束启缄乃羊毫也作诗戏之》不仅表达了对竹笔的喜爱和赞美,还巧妙地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这首诗不仅是一篇描写个人感受的抒情之作,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