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明旱藕千丝透,清泠寒泉百脉来。
绿烛怕烧先自障,青笺欲寄倩谁裁。
正怜夜雨敲篷响,只恐秋风裂扇开。
月下徘徊清影动,却疑翠凤下瑶台。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指出诗句的意思,然后指出译文,最后赏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注释分析。
“咏芭蕉”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芭蕉的叶,用一“透”字,既形容了芭蕉叶的形状,又写出了芭蕉叶的质地,为下文描写芭蕉叶的形态作铺垫;次句写芭蕉叶的纹理,以泉水来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芭蕉叶细长、疏朗的特点;第三句写芭蕉叶的颜色,以烛光和青笺为喻,生动地描绘了芭蕉叶翠绿的特点;第四句写芭蕉叶的形状,以夜雨声和秋风声为喻,生动地描绘了芭蕉叶摇曳生姿的特点;第五句写芭蕉叶的姿态,用“清影”和“翠凤”为喻,形象地描绘出了芭蕉叶婀娜多姿的特点;最后一句写芭蕉叶的动作,用“徘徊”和“瑶台”为喻,生动地描绘出芭蕉叶随风飘摇的特点。
【答案】
(1)“虚明”:指芭蕉叶上没有一点尘埃。“旱藕”:指芭蕉叶上没有水滴。“清泠”:指泉水清澈凉爽。“百脉”:指芭蕉叶上的脉络。“怕”:害怕、畏缩的样子。“倩谁裁”:意思是请谁裁剪呢?“怜”:喜爱、爱惜。“敲篷响”:指夜下雨时的声音。“正”:正是。“裂扇开”:比喻风雨大,芭蕉叶被风吹得发出破裂之声。“月下”:在月光照射下。“徘徊”:指风摇摆不定的样子。“清”:明亮的样子。“疑”:怀疑、疑惑的意思。“翠凤”:翠绿的凤凰。“下瑶台”:比喻飞到高高的云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