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种苇意如何,相见沧江渺渺波。
窗外近移秋色早,夜来偏觉雨声多。
微风动叶蜻蜓立,暗浪冲根郭索过。
谁解写成团扇面,萧萧残雪卧渔蓑。

以下是对舒岳祥的《赋苇》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诗篇:《赋苇》是宋代诗人舒岳祥创作的诗词作品。
  2. 首句解释:“山居种苇意如何”表达了诗人在山中隐居时,对种植芦苇的感受和思考。
  3. 第二句解释:“相见沧江渺渺波”描绘了与沧江相接的景象,沧江的广阔与芦苇的生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 第三、第四句解释:“窗外近移秋色早,夜来偏觉雨声多”描述了窗外的景色变化,以及夜晚时雨声给人的听觉感受。这里的“秋色早”指的是秋天的气息已经提前到来,而“雨声多”则可能意味着夜深时雨声更加清晰。
  5. 第五、第六句解释:“微风动叶蜻蜓立,暗浪冲根郭索过”描绘了微风吹动树叶时,蜻蜓停立其上,而暗涌的水流冲击着芦苇的根部,使竹索摇晃而过。
  6. 第七、第八句解释:“谁解写成团扇面,萧萧残雪卧渔蓑”提出了疑问,是否有人能理解并创作出如同团扇面上的风景,以及在这样的场景下,渔夫们是如何度过冬天的呢。

《赋苇》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体验,诗人传达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