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鸟时一啼,前峰晚来翠。
人语惨澹中,复向烟雨外。
【注释】
芗(xiāng)岩:山名。
山居:在山上居住。孟夏:夏季的第三个月,指初夏。二十绝:二十首诗。
幽鸟:深山的鸟。时一啼:不时地啼叫一声。
前峰晚来翠:前面的山峰晚上来显得苍翠。翠:青绿色。
人语惨澹中:人的说话声凄惨低沉。惨澹(càn dàn):形容声音低沉、凄凉。
复向烟雨外:又到了烟雾缭绕的外面。
【赏析】
《全唐诗》录有这首诗。这是诗人在山居期间所写的一首组诗中的第二首,写初夏的山村景色和诗人的闲适生活。
首句“幽鸟时一啼”,写鸟儿在山谷深处不时鸣叫。“幽鸟”二字说明环境清幽,“时一啼”表明叫声不是很多,也表明时间之长。
颔联是说:“前峰晚来翠,人语惨澹中。”前一句是说,黄昏时分,远望前面山峰,山色青翠;后一句是说,这时山下人家传来的说话声,很凄惨、很低沉。
颈联是说:“复向烟雨外。”“烟雨外”是指山下或近旁的田野里。这句意思是:傍晚时分,听到山下人家的说话声,又听到了远处的说话声,都是凄惨低沉的。这两句是说,天色将黑的时候,从山上往下看,只见前面山峰上一片绿树,下面近处有人家,都笼罩在一层薄雾中,隐隐约约,看不清人影。这时,山下的人开始在说话了,声音很低,也很凄惨。
尾联是说:“人语惨澹中,复向烟雨外。”这两句是说,山下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也越来越远了,好像被烟雾和细雨吞没了似的。这两句是说,傍晚时分,从山上往下看,只见前面山峰上一片绿树,下面近处有人家,都笼罩在一层薄雾中,隐隐约约,看不清人影,这时山下的人说话声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