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有土中狗,翼短身则长。
行地如狗子,两臂健擘张。
纵横成穴道,堀堁身蔽藏。
握之人手中,排抉力甚强。
夜飞能打人,有物凭为殃。
收之入药录,虻蛭同其良。
君看医师术,可谓宰相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综合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赏析,最后再仔细检查一遍。此题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注意将每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同时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

“虫有土中狗”,意思是:这种虫子就像土中的野狗一样。

“翼短身则长”,意思是:它的翅膀很短,身子却很长。

“行地如狗子”,意思是:在地上行走的时候,好像一个土狗那样。

“两臂健擘张”,意思是:张开双臂,十分有力。

“纵横成穴道”,意思是:它的身体纵横交错,形成许多洞穴。

“堀堁身蔽藏”,意思是:身体低矮隐蔽。

“握之人手中,排抉力甚强”,意思是:它被捉住后放入人的手中,排开、抉除物体的力量非常强大。

“夜飞能打人,有物凭为殃”,意思是:夜晚能够飞舞,甚至能够攻击人们,有些东西就会因此受到危害。

“收之入药录,虻蛭同其良”,意思是:人们把它捉起来放进药方里,和牛虻、蚂蟥等一样都被认为是上好的药材。

【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蟋蟀。诗人通过描写蟋蟀的外形特点,以及它所表现出的特性,来表现蟋蟀的可爱。

“虫有土中狗,翼短身则长。” ——蟋蟀,又名“促织”。在《礼记•月令》中说:“中秋旅人……寒露之后,鹰乃祭鸟焉。”《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bì fā)始拆(xiè),女子吹篪(chī)持下蒲。”可见,蟋蟀与秋蝉都是古人认为可以驱虫害、防疾病的益虫。蟋蟀的鸣声,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行地如狗子,两臂健擘张。” ——蟋蟀的鸣声,就像土狗的叫声那样,响亮而有力。蟋蟀的前翅发达,善于跳跃,行动敏捷,前脚强健有力,善于挖洞,所以人们常用“掘地寻虫”来形容寻找蟋蟀的行为。

“纵横成穴道,堀堁身蔽藏。” ——蟋蟀的身体纵横交错,形成许多洞穴。蟋蟀的体形较小,行动灵活,善于钻入地下或躲藏于草丛中,伺机捕食昆虫。

“握之人手中,排抉力甚强。” ——蟋蟀被捉到后,放在人的手里玩弄,排开、抉除物体的力量非常大。这两句诗描绘了蟋蟀的捕食本领。

“夜飞能打人,有物凭为殃。” ——蟋蟀夜间飞翔的声音很响,有时还能击伤人。蟋蟀会吸食植物汁液进行繁殖,如果数量过多,就会使农作物受损。

“收之入药录,虻蛭同其良。” ——把捕捉到的蟋蟀捉进药方里,和牛虻、蚂蟥等一起被视为上好的药材。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