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竹杖,筇竹杖,敬斋惠我侔璆荡。万里岷江下峡船,大竹一筒中贮两。
四明直在海东头,我得一条长在掌。蛟龙已蜕脊骨全,色如黄玉中心坚。
节围五寸茎似笔,重如铁石声铿然。杖兮杖兮吾与尔,曾入千岩万壑里。
虎豹远遁兮魑魅不逢,走及狙公兮追及鹿子。忽不见兮谁从,宁入水兮为龙。
或以挝马兮其毁,不逢日暮兮山空,篁竹鬼啸兮雾雨其蒙。
【注释】
筇竹杖,筇竹制作的手杖。筇竹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竹子,质地较硬,可用来制作手杖。侔(móu):相似。璆(qiú)荡:形容声音美妙动听。四明:指今浙江宁波鄞州区。蛟龙已蜕(tuì)脊骨全:比喻杖身已经去掉了龙蛇般的花纹,显得干净利落。节围五寸茎似笔:节间距离为五寸,形如笔杆。重如铁石声铿然:杖的重量像铁石那样沉重,发出的声音铿锵有力。走及狙公兮追及鹿子:意思是说杖可以追上猎人和猎犬。狙(jū):古同“拘”,意为“捕捉”。
赏析:
《忆筇竹杖词》是一首咏物诗,写自己对筇竹杖的喜爱之情。诗人以杖为友,与杖为伴,写出杖的形象特征,表达杖的神奇作用,抒发杖的高尚品格。
诗的开篇即点明所咏之物——筇竹杖,这是诗人的挚友,也是他的精神寄托。诗人对筇竹杖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敬斋惠我侔璆荡”中可以看出来。筇竹杖,其材性坚硬,经久耐用,且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响,诗人对此极为欣赏。
诗人又进一步赞美筇竹杖的神奇功效,“万里岷江下峡船,大竹一筒中贮两。”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筇竹杖的巨大威力——一根筇竹杖,可以装下万里岷江下峡船上所有的货物,而且还能装下两头犀牛。这是多么神奇的一支筇竹杖啊!
“四明直在海东头,我得一条长在掌。”诗人用“直在海东头”来形容筇竹杖的坚固,而“得一条长在掌”则形象地表现了筇竹杖的实用价值。筇竹杖既坚固又实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伴。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继续发挥想象力,将筇竹杖比作蛟龙、麒麟等神话中的神兽,赋予它神奇的力量。“蛟龙已蜕脊骨全,色如黄玉中心坚。”这句诗不仅赞美了筇竹杖的坚韧,还赋予了它一种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让筇竹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诗人又将筇竹杖比作山中猛兽、水中蛟龙等动物,表现出它的威猛和不可一世。这种威猛和不可一世的力量,让筇竹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守护神。
最后两句诗,诗人用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筇竹杖的喜爱之情。“虎豹远遁兮魑魅不逢,走及狙公兮追及鹿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筇竹杖所展现出的强大力量,让读者感受到了它的威严和神秘。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筇竹杖的崇敬和依赖。
“忽不见兮谁从,宁入水兮为龙。”诗人用疑问的方式结束了全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筇竹杖的依恋之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筇竹杖在身边,诗人就会感到安心和踏实。
整首诗通过对筇竹杖的描写,展现了它的美丽、神奇和强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它的喜爱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