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柴门向山路,晴日满溪春欲莫。浣纱少妇不知寒,两脚如霜下滩去,少年闲倚青梅树。
【注释】
浣纱妇:洗衣服的妇女。柴门:用竹做的门。向山路:朝山路方向。晴日:晴朗的日子。溪:小河。欲莫:将要结束。浣纱少妇知寒,两脚如霜下滩去:洗衣少妇不知道天冷,赤着脚丫在雪水中行走,脚底像被霜打过一样。青梅(méi):青梅子。指未熟的青梅树。
【赏析】
此诗描写一个洗衣的少妇在春日里冒着严寒踏雪去洗衣服的情景。全诗四句,一气呵成,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清新明丽,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
“修竹柴门向山路,晴日满溪春欲暮。”起首两句描写了浣纱妇居住的地方。她家的门前长有一排高高的竹子,竹子上边有一个木制的小门,通向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春天的阳光洒满了整条小溪,春意盎然,仿佛要到了傍晚。“修”字点出了竹子挺拔的样子;“柴”“路”则让人想到这是一个幽静的地方。
“浣纱少妇不知寒,两脚如霜下滩去,少年闲倚青梅树。”第三、四句描写了这位洗衣少妇不顾寒意而到溪边洗衣的情景。她赤足踩在结冰的河面上,脚下的泥土被冻成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她就这样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了。旁边有一位少年人,靠在一棵未成熟的梅树上,悠闲地观看着她的背影。
这首诗以“浣纱”为题,写的是一位洗衣的少妇在春日里冒着严寒踏雪去洗衣服的情景,表现了少妇不畏艰辛、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