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氅蒲团养粹和,冥心十地六波罗。
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于窣堵波。
海里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镜不须磨。
拟询一句合头语,只恐新罗鹞子过。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鹤氅蒲团养粹和,冥心十地六波罗。

宦情微似庵摩勒,佛行高于窣堵波。

海里泥牛端解笑,庵前石镜不须磨。

拟询一句合头语,只恐新罗鹞子过。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教修行者的生活情趣与境界的诗作。下面逐句解释:

  1. “鹤氅蒲团养粹和”
  • “鹤氅”是指一种用鹤毛制成的衣帽,象征高洁。
  • “蒲团”指的是蒲草编织的坐垫,用于冥想和打坐。
  • “养粹和”意为修养身心,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1. “冥心十地六波罗”
  • “冥心”即内心清净,专注无杂念。
  • “十地”是佛教中菩萨修行的十个阶段,这里指修行者的内心达到了一个平静的境界。
  • “六波罗”是佛教中的六种美德(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慈悲),修行者通过修行已经掌握了这些美德。
  1. “宦情微似庵摩勒”
  • “宦情”指的是官场上的名利欲望。
  • “庵摩勒”是梵文音译,意为烦恼或痛苦。此处比喻官场上的利益如同束缚人的绳索,让人感到痛苦。
  1. “佛行高于窣堵波”
  • “佛行”指的是修行佛法的行为。
  • “窣堵波”是印度的一种砖石结构建筑,用以供奉佛像。
  • 比喻说修行佛法的行为比这些供奉佛像的建筑还要高尚和神圣。
  1. “海里泥牛端解笑”
  • “海里泥牛”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指在大海中的泥牛(一种水生动物,常被用来比喻无法自拔的人)。
  • “端解笑”意味着这种泥牛最终会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找到快乐。
  1. “庵前石镜不须磨”
  • “庵前石镜”指的是寺庙前的水磨石镜,常被用作照见自己的工具。
  • 比喻说修行者的心已经像这块磨石一样清晰,不需要再借助外界的工具来审视自己了。
  1. “拟询一句合头语,只恐新罗鹞子过”
  • “合头语”是指切中要害的话语。
  • “新罗鹞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猛禽,这里比喻那些善于捕捉人心的言辞或言论。
  • 诗人担心自己的一句话可能触动了对方,导致不好的局面发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生活和修行状态的描绘,传达了对佛法修行和内心净化的高度赞扬。诗人通过具体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修行者在面对世俗诱惑时的坚定和超脱,以及他们在心灵深处所追求的平和与智慧。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