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远亭边送落晖,菁山挽我作睽违。
连年走俗为贫仕,一日投闲恐富归。
谷水为官轻似纸,苕溪转棹疾于飞。
羽觞捧剑无人问,怅望如今束广微。

注释:

见远亭边送落晖 ,菁山挽我作睽违。

连年走俗为贫仕,一日投闲恐富归。

谷水为官轻似纸,苕溪转棹疾于飞。

羽觞捧剑无人问,怅望如今束广微。

崔申之以诗为别苏明父子郭逢叔各有和章谨复用韵二首

崔申之(728-810)字子忠,汴州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任监察御史。

见远亭: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东南。

菁山:山名,在今浙江上虞县北,又名天台山。

睽离:分离。

走俗:趋炎附势,迎合世俗。

投闲:辞官归隐。

轻:比。

苕溪:水名,源出浙江省安吉、临安等县,经德清至杭州入钱塘江。因流经苕草而得名。

转棹:船行。

束广微:指隐居山林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申之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见远亭边送落晖”,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第二句“菁山挽我作睽违”,表达了作者被迫离开家乡,与亲人分别的痛苦。第三句“连年走俗为贫仕,一日投闲恐富归”,描述了作者为了生计不得不趋炎附势,而一旦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又担心自己会回到富裕的生活中去。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谷水”和“苕溪”,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慨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