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辇重登勤政楼,红桃依旧唱凉州。
但知玉笛传佳曲,不记铃声动客愁。

【注释】:天宝三绝:唐玄宗时,有“李、杜、王”之称的三位诗人李白、杜甫和王维。他们各擅诗坛,被誉为“盛唐三大诗人”。

【译文】:翠绿色的御辇又登上了勤政楼,红色的桃花依旧唱着《凉州词》。只知道玉笛吹奏的是好曲子,却忘了那铃声动起了客人的愁心。

【赏析】:此诗以咏物起兴,借咏玉笛,抒怀于景。首句点明题旨。次句写登楼所见之景。第三句由景入情,写自己对这景象的感受。末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写玉笛声虽美,但触动了自己的客愁。“红桃”,即《凉州词》中所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西出阳关”之意。

诗的前两句写景。“翠辇重登”四字,点明了时间、地点,也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翠辇,指华丽的车子。重登,再次登楼。翠辇重登,说明这是一次重要的游览。“重”字写出了此次游览的重要性,也表现出了诗人的兴奋心情。“红桃”二句,是写景。红桃,即《凉州词》中所说的“五月天山雪”、“羌笛何须怨杨柳”等景色,都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象。这些景象,都与“红桃”有关。“红桃依旧唱凉州”一句,将“红桃”与“凉州”联系在一起。而“唱”字,则写出了红桃的生命力,也写出了作者听到玉笛声时的惊喜之情。然而,这种喜悦之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玉笛之声虽然美妙动人,但却也触动了诗人的客愁。所以,他只能无奈地吟诵道:“但知玉笛传佳曲,不记铃声动客愁。”

【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

天宝元年(742年)进士及第,授任供奉翰林御使。后因得罪奸臣,赐金放还,游历四方。天宝三年(744年)被召为供奉翰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应永王李璘聘请为幕僚,并奉命前往江淮地区联络援兵,讨伐安禄山叛军。永王军在丹徒之战失利后,李白受牵连被捕入狱。次年(756年),李白获释,结束了他在唐玄宗身边的八年生涯。

李白一生作诗数万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灿若星辰。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从内容到风格上都体现了鲜明的个性。他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大,对后世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流传很广,语言奇妙,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被后人尊为“诗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