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久栖迟,姓名谁得知。
头戴世儒冠,身著山人衣。
峻颔带薄髭,瘦骨撑疏眉。
青编口能诵,白饭手自炊。
苦茗一两碗,浊醪三两卮。
琴弹多旧曲,窗题少新诗。
别去动经年,坐来愁语离。
幽斋早葺罢,借榻重归时。

【注释】

1、“日月久”:指时间长久。

2、“栖迟”:停留、居住。

3、“姓名”:指自己的姓名、名望。

4、“世儒”:指世俗儒士,这里指那些以儒学为荣的读书人。

5、“山人”:隐居山林的人。

6、“峻颔”:形容脸庞方正、严肃。

7、“薄髭”:胡须稀疏、短小。

8、“瘦骨撑疏眉”:形容身体瘦弱,支撑着稀疏的眉毛。

9、“青编”:指竹简、木简等书写材料。

10、“白饭”:粗粮,如米糠之类。

11、“浊醪”:浊酒,不净的酒。

12、“琴弹多旧曲”:指弹奏的乐曲多为老曲子,没有新声。

13、“窗题少新诗”:指窗户上题写的诗很少,都是旧诗。

14、“动经年”:指离别时间很久。

15、“愁语离”:因离别而忧愁。

16、“幽斋”:幽静的屋子,这里借指作者自己。

17、“重归时”:再次回到这个地方。

【赏析】

袁从道《山庐三首》是一组描绘自己隐居生活和心境的组诗。前二首写隐居生活的清贫和寂寞,后二首则抒写与世隔离后的感慨。

第一首写隐居生活的清贫和寂寞。诗人自述:“日月久栖迟,姓名谁得知。”他日复一日地过着隐居生活,但世人却对他一无所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心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的身份和服饰:“头戴世儒冠,身著山人衣”,表明自己是个隐逸之人,身着山野之服。然而,这样的装扮并不能改变他的贫穷和孤独。最后两句:“峻颔带薄髭,瘦骨撑疏眉”,“青编口能诵,白饭手自炊”,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他的简朴生活。

第二首抒发与世隔绝后的感慨。诗人写道:“琴弹多旧曲,窗题少新诗。”这里的“旧曲”指的是那些陈年的乐曲,而“新诗”则是自己新作的诗篇。通过对比,诗人感叹自己的作品已经无人问津,而那些陈年的乐曲却仍被人们反复弹奏。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于自然和谐的追求。

第三首写诗人再次回到幽静居所时的心境。诗人写道:“别去动经年,坐来愁语离。”这里,诗人用“别去”、“动经年”和“坐来”三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世隔绝的漫长岁月。而“坐来愁语离”则表达了诗人再次回到这个安静的地方时的复杂心情。他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忧愁;既感到解脱,又感到遗憾。这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怀念。

这三首诗都是袁从道对自己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通过诗歌形式展现了他对自然和谐、内心平静以及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