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行问道,末学倦编蒲。
不际方为际,应无令尽无。
归来聊自赋,隐去谢人呼。
宦路分夷险,平生谁识途。

次韵和庆善游圆觉寺归四首时仆亦方自径山归

招提行问道,末学倦编蒲。

不际方为际,应无令尽无。

归来聊自赋,隐去谢人呼。

宦路分夷险,平生谁识途。

注释:

  1. 招提:指寺庙。行道:修行。
  2. 末学:自称学问浅薄的后学。
  3. 倦编蒲:疲倦地坐在编织的蒲团上。
  4. 应无:应该没有。令:使。
  5. 聊:姑且。
  6. 隐去:隐居起来。
  7. 宦路:仕途。分:区分。
  8. 识途:认识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一起游览圆觉寺后所作,诗人通过这次游历,对人生的旅途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体验。全诗以“次韵和庆善游圆觉寺归四首”为题,表达了作者在游历中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对自己人生旅途的感悟。
    首联“招提行问道,末学倦编蒲。”描述了诗人在圆觉寺中向僧人请教佛法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学识浅薄,需要不断学习和修行。
    颔联“不际方为际,应无令尽无。”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佛法并不是追求外在的境界,而是要内心清净,达到一种内在的平和状态。因此,他主张不要过于追求名利,也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事物,而是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颈联“归来聊自赋,隐去谢人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界的名利和诱惑,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因此,他选择隐居起来,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寻找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尾联“宦路分夷险,平生谁识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他认为,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会经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感叹自己一生的仕途并不顺利,也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挑战和考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