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兼露重,白鸟带烟微。
云伴渊明出,风随曾点归。
经丘携芰制,视膳辍兰衣。
景物供清兴,诗高直欲飞。

【注解】

  1. 次韵和庆善游圆觉寺归四首:这是作者和友人庆善一起游完圆觉寺后,应庆善之请所作的四首诗。
  2. 时仆亦方自径山归:当时我也正在从径山返回。
  3. 黄花兼露重,白鸟带烟微:菊花(黄花)带着露珠更显清香,白鹭(白鸟)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飞过。
  4. 云伴渊明出,风随曾点归:云彩伴随陶渊明离开(陶渊明,晋宋之际诗人,名潜,字元亮),风儿随着曾点归来(曾点,字南岩,世称“曾南岩”,北宋初年人)。
  5. 经丘携芰制,视膳辍兰衣:经过山丘,携带着荷叶制的器皿;吃饭时放下了用兰花做的衣裳。
  6. 景物供清兴,诗高直欲飞:景色优美让人心旷神怡,我写的这些诗也显得特别高洁,仿佛要飞上天一样。
    【赏析】
    本题选的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游圆觉寺》中的第四首。这首诗是作者和朋友庆善游完圆觉寺后,应庆善之请所作的四首诗中的第四首。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颈联写物,尾联写情。
    第一句写景,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景象。此时,天已渐凉,菊花含苞待放,露水很重。白鹭在烟雾蒙蒙中飞翔,似隐似现。
    第二句写物,诗人以陶渊明和曾点自喻,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归田隐居的志向。陶渊明被罢黜归乡后,常常在南山脚下的田园之中饮酒作诗,生活十分清闲自在;曾点则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为乐事。
    第三句写物,诗人以云为喻,表达对陶渊明和曾点的崇敬之情。云彩伴随他们离开,又随风飘回。
    第四句写物,诗人以荷花为喻,表达了对朋友的敬爱之情。他经过山丘,携带着荷叶制的器皿;吃饭时放下了用兰花做的衣裳。
    最后一句写情,诗人将眼前的美景与自己的情感相联系,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景色优美让人心旷神怡,他写的这些诗也显得特别高洁,仿佛要飞上天一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