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谁羡猛飞翰,解组归来分屈蟠。
唯以道腴从已味,肯将心法逐人安。
林迷晓嶂云千叠,舟漾春塘水半竿。
退隐州闾名愈重,坐令鄙薄化敦宽。

【注释】伯父:指王导。致政,辞去官职。通直:官名。谢灵运:东晋时著名诗人,曾任永嘉太守。萧散堂:王珣曾于会稽山阴建造的别墅。赋诗次和:王珣作赋,次韵应和。二首:这里指第一首和第二首诗。

【赏析】这首诗是王珣在任会稽郡太守期间所作,是次韵酬谢灵运《赋得渔人》之作。王珣在辞官归隐之前,先为谢灵运的《赋得萧洒楼形》,即《萧散赋》。王珣在这篇赋里写道:“今吾之身,去此不远;而道腴已尽,心术将乖。愿君勿以道腴为我,我亦无以心术报君。”意思是说:现在我离你的住所并不遥远。可是你所说的“道腴”,我已尝尽了,我的心境也变了。希望你不要拿这些道腴来报答我,我也用不着用我的心法来回报你。谢灵运《赋得萧洒楼形》一诗,就是针对王珣的这种心态而发。所以王珣的《与顾长康书》说:“余既不堪固陋,又性不喜作文墨之制,故虽闲居无事,撰录所怀十一篇。”这十一篇,即是后来王珣所作的《答谢中军书》。王珣《答谢中军书》说:“足下昔观太傅荣遇,叹近习之浮浅,而心知有志于玄门。何图见子,方以为可与言奥旨也。……夫至人同于水,明镜止于夜,况思其远者乎?”所谓“奥旨”,即道家的玄妙宗旨。王珣在这里表示自己虽然不能像谢灵运那样“游山泽”以寻仙访道,但自己仍能通过读书作文来追求玄妙的哲理。他写《答谢中军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谢灵运表明他仍然可以“谈玄”。

谢灵运《赋得萧洒楼形》,实际上是对当时一些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人的讥讽和批评。王珣在这篇赋里,首先就指出了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他写道:“青云谁羡猛飞翰?解组归来分屈蟠!”意思是说:那些飞黄腾踏、高升显贵的人们,谁愿意羡慕那些猛飞的鸾翰呢?他们一旦解甲归田,便要自甘于平庸了。王珣在这里运用“猛飞”和“屈蟠”两个比喻,说明当时人们追逐名利、热衷宦途的现象是多么可笑。接着,他又说:“唯以道腴从已味,肯将心法逐人安?”意思是说:只有少数人能够懂得“道腴”(道家的精髓),而多数人却不懂得。这些人追逐名利、热衷仕途,无非是想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欲望罢了。

王珣在这篇赋里还进一步指出,这些人追逐名利、热衷宦途的现象,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道腴”。他说:“林迷晓嶂云千叠,舟漾春塘水半竿。”(《答谢中军书》)意思是说:山林里的雾气迷蒙,山峰连绵不断,如同千层云雾。春天的水塘上波光粼粼,映照着水面上的柳条。王珣借用“晓嶂”、“春塘”等景物来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归隐山林的生活情趣。

王珣在这篇赋里再次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退隐州闾名愈重,坐令鄙薄化敦宽。”意思是说:我现在隐居乡间,名声越来越大,这使那些趋炎附势、阿谀逢迎的人感到羞耻,而我却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敬重和赞扬,使他们变得谦卑起来。王珣在这篇赋里所表达的这个意思,正是他写《答谢中军书》的目的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