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讲舌看澜翻,滞论冰消瞬息间。
觉性已明华藏海,退身聊遁莫釐山。
识真久认鱼筌假,处静因求麈尾闲。
我是殊庭仙隐吏,二年云水共跻攀。
松陵讲舌看澜翻,滞论冰消瞬息间。
觉性已明华藏海,退身聊遁莫釐山。
识真久认鱼筌假,处静因求麈尾闲。
我是殊庭仙隐吏,二年云水共跻攀。
注释:
- 松陵讲舌:在松陵讲经,比喻讲经的地方。讲舌指的是讲经时的声音。
- 滞论:停止的辩论和议论。
- 觉性:觉悟的本性。
- 华藏海:大乘佛学的用语,指广大无边的宇宙,是佛教修行者修行的目标。
- 莫釐山:山名。莫釐山位于浙江绍兴市西南15公里处,是一处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 识真:识别真正的事物或道理。
- 鱼筌:古代传说中用来捕鱼的工具,这里比喻事物的表象、假象。
- 麈尾:古代的一种拂尘,也用来比喻佛法。
- 殊庭:特殊的庭院,这里比喻修行者的特殊环境或境界。
- 仙隐吏:仙人隐居的官吏。仙隐吏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官职,通常是指仙人在人间居住的官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写给了一位讲华严经的惠照大师。首联“松陵讲舌看澜翻,滞论冰消瞬息间”描绘了作者在松陵讲经的情景,讲舌指的是讲经时的声音,澜翻则形象地描绘出讲经时波澜壮阔的气氛。而停滞的辩论与纷扰瞬间消失,象征着智慧的觉醒。颔联“觉性已明华藏海,退身聊遁莫釐山”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领悟和对修行的向往。觉性意味着悟性已经达到极高的境界,能够洞察一切真理;华藏海则象征着广大无边的宇宙,是佛教修行者修行的目标。而退身表示放下俗世的羁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颈联“识真久认鱼筌假,处静因求麈尾闲”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佛法的认识和理解。识真久认鱼筌假,意指长时间以来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不清,如同误用鱼筌一样。处静因求麈尾闲则表达了作者追求宁静心境以寻求内心的解脱,与世俗的纷扰相对立。尾联“我是殊庭仙隐吏,二年云水共跻攀”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我是殊庭仙隐吏,意味着作者已经成为了一位仙人般的隐士,他在殊庭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修行,与云水共度时光。而二年云水共跻攀则表达了作者与世间的缘分和联系,他与云水共度的时光也是修行的一部分。这首诗通过对松陵讲经、悟性觉醒、修行目标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也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