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好是清明,万事都归笑矣行。
卵色天容供远兴,縠纹波面惬闲情。
门生陪从无参佐,野服徜徉束佩缨。
午困乞浆先馈少,已无形梦不须惊。

【注释】

一年春好是清明:一年之中,春天最好的时候就是清明节。

万事都归笑矣行:一切都结束了,人们可以笑着回家了。

卵色天容供远兴:像鸡蛋一样颜色的天幕映衬着远方的景物,令人感到一种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縠纹波面惬闲情:像水波纹一样的水面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门生陪从无参佐:学生陪着老师,没有其他人陪同。

野服徜徉束佩缨:穿着宽松的衣服在树林里散步,把衣带束紧,系上帽子上的缨穗。

午困乞浆先馈少:中午困倦了,先喝些酒,再慢慢进食。

已无形梦不须惊:即使有梦想也不会被惊醒。

【赏析】

《春日野步二首》,作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初春,作者任江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时所作。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第一句“一年春好是清明”,说明作者此时正身处清明时节,这个时期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光,所以心情格外愉快。“万事都归笑矣行”,表达了自己放下一切烦恼,轻松自在地享受春天的快乐生活。

第二句“卵色天容供远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天空如同鸡蛋的颜色,云彩飘荡着,为远行的人增添了无限遐想。第三句“縠纹波面惬闲情”,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补充,形容湖水的波纹,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门生陪从无参佐”,表达了自己没有随从,只有几个学生陪伴着自己前行。这里的“无参佐”指的是不带随从,而是只带了学生。这种独自前行的方式,更加凸显了诗人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野服徜徉束佩缨”,描绘了自己身着宽松的衣服,头戴帽子,只是简单地束上了佩饰。这样的装束,既舒适又方便行走,也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一句“午困乞浆先馈少”,则展现了一个悠闲自得的场景,中午时分困乏了,就先喝了酒,然后再慢慢进食。这里的“午困”指的是中午休息,而“先馈少”则是说先吃点东西再慢慢吃。

最后一句“已无形梦不须惊”,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即使有梦想也不必被现实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这里的“形梦”指的是现实的梦境,而“不须惊”则是说不必因为梦想而感到害怕或不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他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思想情感。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