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嶷天人讲肆筵,恩华夜到华门前。
十行诏墨芝香重,三品朝衣葚色鲜。
能取身章同拾芥,应酬古本似奔泉。
拖金朱绿更旬日,岂待常涂二十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

(1)

“伯氏少卿”句:指王褒,字子中,《新序》的作者,建武中为谏议大夫。《汉书·王褒传》说他“少而好赋”,其作品多写贵族豪门骄奢淫逸的生活,风格绮靡艳靡。“侍讲”句:指王褒被召为太子舍人,给建武帝讲解经书。资善堂是东宫的藏书处,这里指太子。“夜被旨”句:指建武帝赐给王褒紫绶官服,并让他长住建安文安二王门下学习。“岐嶷”句:形容王褒相貌奇特。岐嶷,形容人的眉目清俊有异于常人。天人,指神仙。讲肆,指讲学场所。“恩华”句:指建武皇帝恩赐给王褒紫绶官服和章服。紫绶,古代系官印用的丝帛,以紫色为贵。章服,即冠带。“十行”句:指王褒能读很多篇《诗经》,而且理解力很强;芝香重,指王褒的文章如兰芝一般清香;葚色鲜,指文章色彩鲜艳。“三品”句:指王褒的官职在九卿之列,地位很高。三品,汉代官员的品级之一,为第三等。朝衣,指朝服。“能取”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绌,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贾谊作赋哀悼屈原,说其能取身名同拾芥一样容易。此处比喻王褒能轻易地获得高位。“应酬”句:指他的文章能像奔流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古本,这里指文章。“拖金”句:指王褒的文章写得很长。拖金,形容文章很长;朱绿,指文章的色彩。更旬日,十天后;二十年,二十年之后。

【答案】

译文:

伯氏少卿侍建安文安二王讲席于资善堂夜被旨锡紫章服辄成长句纪庆

岐嶷天人讲肆筵,恩华夜到华门前。

十行诏墨芝香重,三品朝衣葚色鲜。

能取身章同拾芥,应酬古本似奔泉。

拖金朱绿更旬日,岂待常涂二十年。

赏析一、二、三句:开篇点明人物与事件。伯氏少卿,即王褒。建武年间,他被征召为太子舍人,侍奉太子,在资善堂讲解《诗》《书》。“夜被旨”一句表明了王褒受宠的程度,说明他对皇上的尊敬,同时也表现了他得宠后的得意之情,为下文的“能取身章同拾芥”埋下伏笔。

四、五、六句:承上启下,展开对王褒的赞誉。“十行”两句写王褒的学识之广博;“三品”两句则写王褒的官位之高。“能取身章同拾芥”,是对他才能出众的赞扬;“应酬古本似奔泉”,则是对他才华横溢的称赞。这两句都是用典,“身章”出自《晋书•傅咸传》“吾昔在西朝,见齐王简傲,故尝作‘登高赋’,其辞曰‘时维仲春兮,阳和方至。……能取身章同拾芥’”。而“古本”,指《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合称“五经”,其中《易经》最为重要,因此说“似奔泉”,喻其才思敏捷,源源不断。

七、八句:承接前文,进一步赞美王褒的才华。“拖金朱绿”四句是对王贬才华的赞美,也是对其人品的肯定。这几句诗中,既有典故,也有直抒胸臆的语言。“拖金”一句,意谓王褒的文章长得可以拖在地上;“朱绿”两句,意谓王褒的文章色彩艳丽,如同锦绣一般。这四句不仅赞颂了王褒的文采,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

尾联:总结全诗,收束全文。“岂待常涂二十年”是诗人对王褒的期许,希望他能在二十载后仍保持如此辉煌的业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