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
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
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
东湖浸坤轴,浩荡鹍鹏击。
方舟稳睡馀,帆已收硖石。
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
我祖炼金膏,井湫湛寒色。
飙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
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
上方子亭高,俯睨众山脊。
空蒙云海宽,想像人境隔。
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
软脚旋呼尊,亦复两颧赤。
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
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
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
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
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
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
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
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
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
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
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
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
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
海昌从中散兄游硖石东西山及赞山而别兄独游黄湾诸山寺宠寄三诗因追述前游却寄
注释:海昌,即王之涣,字季凌。中散,指王维。硖石、东西山、赞山:均为地名。
赏析:这首诗是王之涣在黄湾区游赏后写给王维的信。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他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善于写景和描写边塞风光著称。此诗是王之涣在黄湾区游赏后,给王维写信表达自己对这次游历的感想。
译文:海昌,也就是王之涣,字季凌。中散,指的是王维。硖石、东西山、赞山:都是地名。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东湖浸坤轴,浩荡鹍鹏击。方舟稳睡余,帆已收硖石。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我祖炼金膏,井湫湛寒色。飙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上方子亭高,俯睨众山脊。空蒙云海宽,想像人境隔。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软脚旋呼尊,亦复两颧赤。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
注释:海昌,也就是王之涣,字季凌。中散,指的是王维。硖石、东西山、赞山:都是地名。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东湖浸坤轴,浩荡鹍鹏击。方舟稳睡余,帆已收硖石。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我祖炼金膏,井湫湛寒色。飙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上方子亭高,俯睨众山脊。空蒙云海宽,想像人境隔。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软脚旋呼尊,亦复两颧赤。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共五十六句,每句八字或九字不等。首句“相从十日欢”起兴,接着“预恐别泪滴”,表达了与友分别时的伤感之情;然后转而赞美黄湾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