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事独往,谋酒不谋国。
引壶自酌罢,高卧幽窗北。
孤松供盘桓,五柳伴幽寂。
时赴中道邀,未觉体小剧。
八旬弃县令,欣若重负释。
安石登冶城,清谈工剖击。
竹林事游燕,百金费群客。
丝竹聊写情,副此杯铛癖。
岁晚白鸡梦,颓龄天不惜。
二士俱好饮,世运属艰棘。
身今扫闲轩,红蕖荫鲂鲫。
远挹环峰秀,下临湍水激。
得酒且尽欢,何人寿金石。
不如更添烛,夜漏淹晷刻。
醺酣便逃禅,酩酊非阏适。
从教醉谬误,黎明不能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诸人见和复次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注释。

第一部分:“渊明事独往,谋酒不谋国。”

  • 释义: 陶渊明只追求个人的喜好与生活,而不去谋求功名利禄。
  • 译文: 陶渊明只追求个人的生活乐趣,而不去追求功名利禄。
  • 关键词: 渊明(陶渊明),独往(独自前往),谋酒(谋划饮酒)。

第二部分:“引壶自酌罢,高卧幽窗北。孤松供盘桓,五柳伴幽寂。”

  • 释义: 我拿起壶来斟酒自饮,然后躺在幽静的窗户旁休息。孤独的松树成了我的玩赏对象,我陪伴着那五株杨柳静静地坐着。
  • 译文: 我举起壶来斟酒自饮,然后躺在幽静的窗户旁休息。孤独的松树成了我的玩赏对象,我陪随着那五株杨柳静静地坐着。
  • 关键词: 引壶自酌(拿起壶来斟酒自饮),高卧(躺着休息),孤松(孤独的松树)。

第三部分:“时赴中道邀,未觉体小剧。八旬弃县令,欣若重负释。”

  • 释义: 我经常去拜访友人,不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我已经八十岁了,辞去了县令的职位,心中却如同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一样轻松愉快。
  • 译文: 我经常去拜访友人,不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我已经八十岁了,辞去了县令的职位,心中却如同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一样轻松愉快。
  • 关键词: 中道邀(经常拜访友人),八旬(八十岁),舍官(辞去了县令职位)。

第四部分:“安石登冶城,清谈工剖击。竹林事游燕,百金费群客。”

  • 释义: 王安石登上了治城的山峰,他喜欢清谈,善于剖析问题。他在竹林中游玩,花费了一百金币请了许多宾客。
  • 译文: 王安石登上治城的山峰,他喜欢清谈,善于剖析问题。他在竹林中游玩,花费了一百金币请了许多宾客。
  • 关键词: 安石(王安石),登冶城(登上治城的山峰)、清谈(清谈)、工剖击(善于剖析问题)、竹事(在竹林中游玩)。

第五部分:“丝竹聊写情,副此杯铛癖。”

  • 释义: 我用琴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恰好符合我喜爱酒食的习惯。
  • 译文: 我用琴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恰好符合我喜爱酒食的习惯。
  • 关键词: 丝竹(用琴棋来抒发情感)、杯铛癖(喜爱酒食的习惯)。

第六部分:“岁晚白鸡梦,颓龄天不惜。二士俱好饮,世运属艰棘。”

  • 释义: 年老之时我常常梦到自己回到了古代的白鹿原上,岁月流逝让我感到遗憾。同时我也看到两个有才学的朋友都喜欢喝酒,他们所处的时代正面临艰难的困境。
  • 译文: 年老之时我常常梦到自己回到了古代的白鹿原上,岁月流逝让我感到遗憾。同时我也看到两个有才学的朋友都喜欢喝酒,他们所处的时代正面临艰难的困境。
  • 关键词: 白鸡梦(梦到自己回到古代的白鹿原上)、颓龄(年老之时)、二士(有才学的两个朋友)。

第七部分:“身今扫闲轩,红蕖荫鲂鲫。”

  • 释义: 我现在打扫着闲适的轩台,红色的荷花映照着鲂鱼和鲫鱼在水中嬉戏。
  • 译文: 我现在打扫着闲适的轩台,红色的荷花映照着鲂鱼和鲫鱼在水中嬉戏。
  • 关键词: 扫闲轩(打扫着闲适的轩台)。

第八部分:“远挹环峰秀,下临湍水激。”

  • 释义: 我远眺着环抱山峦的秀丽风光,下面就是湍急的水声。
  • 译文: 我远眺着环抱山峦的秀丽风光,下面就是湍急的水声。
  • 关键词: 挹环峰秀(远眺着环抱山峦的秀丽风光)、湍水激(湍急的水声)。

第九部分:“得酒且尽欢,何人寿金石。”

  • 释义: 我得到美酒就尽情地喝吧。为什么说人生就像金石一般珍贵?
  • 译文: 我得到美酒就尽情地喝吧。为什么说人生就像金石一般珍贵?
  • 关键词: 得酒(得到美酒)、尽欢(尽情地喝)、寿金石(人生就像金石般珍贵)。

第十部分:“不如更添烛,夜漏淹晷刻。”

  • 释义: 与其在夜晚点燃蜡烛等待天亮,还不如现在抓紧时间畅饮一番。
  • 译文: 与其在夜晚点燃蜡烛等待天亮,还不如现在抓紧时间畅饮一番。
  • 关键词: 更添烛(点燃蜡烛)、夜漏(夜晚的时间)、淹晷刻(等待天亮)。

结语:“醺酣便逃禅,酩酊非阏适。”

  • 释义: 我在喝醉后就开始逃避世俗的纷扰。但酩酊大醉并不是真正的适意。
  • 译文: 我在喝醉后就开始逃避世俗的纷扰。但酩酊大醉并不是真正的适意。
  • 关键词: 逃禅(逃避世俗的纷扰)、酩酊(喝醉酒)。

赏析:

这首诗是杨万里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疏离感。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诗中的“渊明”、“孤松”、“竹林”等意象,都反映了他对陶渊明、松树和竹子的喜爱。而“酒”、“茶”等元素,更是直接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此外,诗中的“二士”、“世运”等话题,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